侯宇輝
摘? 要:目的? 探討針對拔牙患者應用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間濟南市章丘區口腔醫院收治的74例初次拔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擲硬幣的方式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其中,對照組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實驗組則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加以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改良牙科焦慮量表(MD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MDA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拔牙患者應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能夠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治療效果,該護理方案值得應用。
關鍵詞:拔牙;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焦慮;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82.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9-0117-03
口腔科疾病中,牙齒類疾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而治療牙齒疾病的方案中,拔牙術就是常見的手術方案之一。有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對于拔牙是感到一定焦慮的,而且這種焦慮情緒會導致患者神經更加興奮,血壓更高,心率更快,使手術危險性上升[1]。所以,對于拔牙患者而言,采取一定的方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焦慮心理,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必須配合合適的護理方案[2]。本研究中對拔牙患者應用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干預方式,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間濟南市章丘區口腔醫院收治的74例初次拔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擲硬幣的方式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實驗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為18~73歲,平均年齡為(45.66±2.31)歲;簡單拔牙15例,復雜拔牙22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為19~76歲,平均年齡為(45.88±2.45)歲;簡單拔牙16例,復雜拔牙21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以上者;沒有接受過牙科相關的健康教育;臨床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惡性腫瘤;合并心腦血管類疾病;存在視聽方面的障礙;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存在嚴重的心理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拔牙術治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實際情況,治療以后觀察30 min允許患者離開,叮囑患者持續抗炎4 d。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包括常規用藥護理、環境護理和飲食指導等。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提問問題的時候耐心解答,告知患者拔牙手術過程中需要的時間、方式和麻醉方式等,手術過程中指導患者合理配合醫師進行治療,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做好心理準備。叮囑患者手術后1~2 d內注意保持清淡飲食,不能進食生冷、辛辣的食物,戒煙,避免用拔牙側咀嚼食物,做好抗炎治療。對于需要行復雜拔牙術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術前X片告知患者拔牙的難度,明確阻力情況,告知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情況,避免患者過于恐慌,使其能夠主動配合。②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盡可能保持手術前、中、后的平和心態。所以,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始終保持微笑,為患者提供輕松愜意的醫療環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術前護理人員可以和患者交流一些關于病情起因的話題,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齡介紹拔牙的目的,告知醫院醫生的專業水平,解釋拔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于患者家屬,也要保持耐心交流溝通,確保患者和患者家屬都能產生安全感,隨后進行手術。手術中,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解釋手術的進程情況,如果患者有輕微不適,告知患者這是正常的現象,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盡量忽視器械操作帶來的緊張感。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穩定患者的情緒,解答患者的問題,叮囑定期復查。
1.4? 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情況。焦慮情況評定標準:采用改良牙科焦慮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3]測定患者的焦慮評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成5個焦慮等級:A級,記錄1分,表示患者非常輕松;B級,記錄2分,患者存在一點不安的情況;C級,記錄3分,表示患者有些緊張;D級,記錄4分,表示患者已經開始害怕,而且有一定的焦慮表現;E級,記錄5分,表示患者非常焦慮害怕,已經影響到身體情況,存在不適表現。4題選項分數之和確定為最后總分。(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為患者發放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85~100分表示非常滿意,70~84分表示基本滿意,69分及以下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基本滿意度。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MDAS評分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MDAS評分,術前2 h兩組患者MD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以后,術前5 min兩組患者的MD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人的牙體或牙周出現無法通過保守治療痊愈的疾病時,拔牙往往是最優先的治療方案,也是口腔科最為常見的手術方案。患者在進行牙科診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某些環節產生焦慮、恐懼和緊張等不良情緒,而患者的焦慮程度越高,通常耐痛機制就越差。患者如果拔牙時過于焦慮,甚至可能會導致手術失敗,危險性大幅度提升。因此,臨床中必須采用合適的護理方案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拔牙術治療效果。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強化,醫學模式不斷轉變,醫務人員不僅僅需要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同時需要注意治療過程中各項操作需始終堅持安全穩定。拔牙患者的焦慮通常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產生:首先,對于拔牙認識不足,很多焦慮患者對于拔牙手術缺乏了解,對于拔牙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后果估計過重,進而導致拔牙之前處于嚴重的應激狀態[4];其次,對于疼痛的恐懼,害怕疼痛是導致患者焦慮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拔牙手術會引起患者軟組織和骨骼的創傷,術中和術后都會產生疼痛感,甚至有些患者注射麻藥期間就會感覺到過度的疼痛[5]。針對患者產生焦慮的種種因素,臨床中必須采用合適的護理手段加以干預,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正是因此而來。其中,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患者了解拔牙手術的實際情況,心理護理則是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不要過于擔憂拔牙過程,最終消除患者的焦慮[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應用的護理干預手段更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同時提升護理滿意度,這表明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于拔牙患者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積極影響,該護理干預手段值得應用。
綜上所述,對于拔牙患者應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舒緩患者不良情緒,該護理方案值得進一步研究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嬌,杜巖.微信視頻健康教育對微創拔牙患者牙科焦慮心理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3):140-142.
[2]白曉滟,聶汶涵,艾黃萍,等.心理護理對于下頜近中阻生牙拔除患者血壓及心率影響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8):366,369.
[3]李丹丹.老年拔牙患者的疼痛特點及舒適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8):209-210.
[4]白燕娜.心理護理干預在小兒拔牙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8):88,96.
[5]韓秀玲.心理護理對拔除智齒患者緊張情緒及一次性完成拔牙手術率的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2):87-88.
[6]周培菊.口腔拔牙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指導及意義探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2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