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紅
【摘要】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運用已是相當廣泛,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令人唏噓無奈。本文探討多媒體在中學語文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多媒體運用的對策。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手段;中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成為教育領域里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并顯現出鮮明的教學特點,這一技術的有效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適應信息教育的形式。但是,在多媒體廣泛運用于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它們影響和制約著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件華而不實,雜而不精
作為一名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處理教學材料,學生的視覺會得到極大的沖擊,抽象的內容變得真實可感。但大部分的學生往往會被多媒體課件上漂亮的圖片所吸引,導致學生視覺疲勞,課堂效果不理想。教師過分重視課件的觀賞性,畫面五顏六色,設計過于復雜,變化次數多,這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過多放在對課件的欣賞上,而忽視了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甚至當圖片播放完畢,學生馬上就表現出厭煩的情緒來。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課堂內容,在課件里添加一些相關信息,于是,出現教師在有限的課堂上“快馬加鞭”趕內容的情況。因此,學生總是在教師的節奏下“走馬觀花”,疲于抄寫作筆記,對于難點分不清,對于重點理不順,甚至說不出本課內容的所以然來。
2.多媒體教學導致教學手段單一性
板書是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板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但隨著多媒體的普遍應用,板書也越來越無關重要了。學生對一節課最感興趣的是屏幕上的圖像和音響里發出的聲音,黑板上的內容往往視而不見,而且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會把窗簾拉上,教室環境就變得昏暗,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內容,甚至用眼過度影響視力,那么,教學板書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整堂課下來,黑板上干干凈凈,沒有留下只字片語。這種不動粉筆完全依賴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教師在教學中開始普及,而且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3.過分依賴多媒體輔助教學,阻止了師生交流
語文教師對于計算機的運用還沒有達到嫻熟自如的程度,制作的課件多數形式簡單,有的甚至利用網上資源,或是教材中免費贈送的課件,一成不變地照搬到課堂上。當多媒體課件一旦設計好了,上課程序就不能隨意改變。因此,上課時教師就成了播放員,面對電腦或屏幕一字不漏地講說,甚至把課件打印出來,把講課變成了說課念課。這樣,師生之間的互動大大地減少,師生情感交流受阻,會產生隔膜和矛盾。久而久之,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上出現倦怠情緒,甚至神情呆滯。
4.多媒體的作用沒有很好地彰顯
有時候,在課堂上,多媒體設備一旦出現故障,那么,授課教師后面的教學內容幾乎是癱瘓的。雖然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下得到提升,但與傳統教學比較卻突顯不了多媒體教學優勢。很多學生認為,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教學在上課集中注意力方面都差不多。總的來說,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利弊如何?答案不一而論。從這些現象中,教師是否真正思考過以下的問題:(1)課件的設計是否貼近了學生的實際?是否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2)教師在實際的操作中是否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
二、多媒體運用于語文教學的策略
1.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質量
多媒體技術功能強大,課件制作根據需要可隨意處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有用的教學信息,為教學提供了高效、交互的良好服務,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質量,一節課的語文教學內容有時多,有時少,但都要做到課件“華而實,雜而精”。課件的制作要圍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個人的教學方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將教學內容中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講授《詩經·蒹葭》時,把詩中的內容制作成一個課件,并配上歌手所唱的《蒹葭》。在這樣一個優美動聽的歌聲情境下,作者對伊人的想念之情和執著追求的態度,極容易感染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發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特殊感受,主動投入學習的積極性也相應地提高。
2.適度把握多媒體運用的時機
多媒體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結合,既需要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多媒體代替自身的講授,理應充分展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例如,朗誦、粉筆字等,都能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風格魅力,更能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把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但由于多媒體課件有形象生動的情景、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的特點,往往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無意中脫離教材。因此,教師要適度把握多媒體運用的時機,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智取生辰綱》一文中,教師只要把“下蒙汗藥”的情節畫面通過影片生動地展現出來,學生就會深切體會到主人公的“足智多謀”,并感慨地發出贊嘆聲。這既達到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又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時間和想象空間。
3.注重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
教與學是雙向的,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在多媒體課堂的環境下,由于呈現了大量的內容信息,每個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有所不同,對同一個問題也會產生不同的見解。這就要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協商學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授《大自然的語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適當地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圖片,先讓學生觀看,然后用表格歸納每個季節的物候現象,指導他們互相交流合作當季影響物候的因素。學生通過課外時間觀察并記錄一周景物的變化情況,同時搜集民間關于農事的諺語。由于學生之間互相協助,并收獲了實踐活動的體驗,他們在課堂上呈現的知識達到預期的效果,自然地對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作用,讓基礎不同的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都有所提高。
總之,我們根據語文教學的需要,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