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斌 朱賢良
(1.安徽省銅陵市第三中學 244000;2.安徽省樅陽縣宏實中學 246700)
波利亞有一句名言:“掌握數學就是意味著善于解題.”解題,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解題教學中,有些教師或是參考答案常用一些奇思妙想的高招,卻忽略了最本質、最常用的通法,使得學生在擊掌贊嘆的同時,只能望而長嘆:為啥我就沒想到?教學實踐表明,用一些看似高明卻極其不自然的技巧讓學生眼花繚亂,又或者用極其復雜的思路與方法讓學生暈頭轉向,這些低效或無效的解題教學只能感嘆數學看上去很美,導致學生在解題的百轉千回中迷失方向.

類型1f(x·y)=f(x)+f(y)型
例1 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是(0,+∞),當x>1時,f(x)>0,且f(x·y)=f(x)+f(y).試判斷f(x)在定義域上的單調性.




評注這里將f(x·y)=f(x)+f(y)移項成f(x·y)-f(x)=f(y),從而賦值構造得到差式f(x1)-f(x2),一目了然.這樣的解法洞悉了問題的本質,一步到位.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此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類型2f(x+y)=f(x)+f(y)型
例2設函數f(x)定義域為R,且對任意x,y∈R,都有f(x+y)=f(x)+f(y),當x>0時有f(x)>0.試判斷f(x)的單調性.
參考解法(拆分構造差式)不妨設x1,x2∈R且x1>x2,則x1-x2>0,且f(x1-x2)>0.
由f(x+y)=f(x)+f(y)可得f(x1)=f[x2+(x1-x2)]=f(x2)+f(x1-x2),則f(x1)-f(x2)=f(x1-x2)>0,即f(x1)>f(x2),故f(x)在R上是增函數.
評注這里的難點是對f(x1)進行拆分:f(x1)=f[x2+(x1-x2)]=f(x2)+f(x1-x2),學生難以理解這種拆分構造,容易與例1混為一談、亂成一團.

評注移項賦值構造策略在求解例1與例2時保持了一致,學生不需要去區分這兩種類型,從而使解法得到統一.學生一看就明白如何構造差式f(x1)-f(x2)并判定其正負情況,一點就通.
類型3f(x+y)=f(x)+f(y)+k型






類型4f(x+y)=f(x)·f(y)型
例4 定義在R上的函數y=f(x),滿足f(x)>0,當x>0時,f(x)>1,且對任意x,y∈R,都有f(x+y)=f(x)·f(y).試判斷f(x)在R上的單調性.
參考解法1(拆分構造差式)設任意x1,x2∈R且x1>x2,則f(x2)>0,且x1-x2>0,f(x1-x2)>1,故拆分可得f(x1)=f[x2+(x1-x2)]=f(x2)·f(x1-x2),從而構造差式f(x1)-f(x2)=f(x2)·[f(x1-x2)-1]>0,即f(x1)>f(x2),所以f(x)在R上是增函數.

評注解法1采用作差比較,解法2采用作商比較,兩種解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與前面的例題一樣,難點仍然在于拆分變形“f(x1)=f[x2+(x1-x2)]=f(x2)·f(x1-x2)”.以下我們再采用更為自然、合理的移項賦值構造與添項賦值構造策略來進行解題.



類型5f(x·y)=f(x)·f(y)型
例5已知函數f(x)對任何正實數x,y都有f(x·y)=f(x)·f(y),且f(x)≠0,當x>1時,f(x)<1.試判斷f(x)在(0,+∞)上的單調性.








上述五種類型的抽象函數單調性問題,在使用拆分構造策略進行求解時,技巧性較強,學生常有神來之筆的感覺,故而難以理解,解題極易犯迷糊.這種不自然、不合理的思路也常讓教師犯難,難以講得清楚明白,因為教師不僅要講清楚怎樣變形,更要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變形.移項賦值構造與添項賦值構造策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直截了當地通過移項賦值與添項賦值得到差式或商式,其求解思路與學生的思維方式相符,學生易學易懂.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認為,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領悟方法的本質,研究透徹,從而淡化解題技巧,踐行大道至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