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偉
【摘要】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是為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師對統編版教材教學的深入研究,準確把握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深入領會文言文的編寫意圖,不斷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就在課堂的談話中、朗讀中、歡笑中,不留痕跡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要“以學為主、當堂反饋、延展運用、以德貫穿。”二十字方針揭示了課堂教學的真諦。育人陣地是課堂,好課堂成就好學校、好老師、好學生[1]。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踐中形成的,而不是教會的。
一、教師利用豐富的感情誦讀,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稍有難度的文章學生就不能準確理解,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對于文章,教師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示范,通過文章的情感,抒發出文章的喜悅、悲傷、譏諷等情感。
案例:小張老師開展《精衛填海》教學。瑯瑯書聲是他整堂課的主旋律,破難點,讀出了停頓;豎排版,讀出了古味;明句讀,讀出了停頓;配樂讀,讀出了韻味。教學中,他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學生既學之有“趣”,又學之有“方”。學生在讀讀說說中,悟出了“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這句話中精衛的堅持不懈,也產生了對文言文的濃厚興趣。在教學的最后環節,老師引導學生積累、背誦,將課堂推向高潮,學生的朗誦漸入佳境,頗具韻味。他以其豐厚的學識涵養、深厚的教學功底和特有的幽默帶給了我們一場教學盛宴[2]。
整節課上,小張老師循循善誘,以靈動詩意的語言感染著學生,他的課細膩卻不乏引領的力量。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中,他有收有放,學生會的不教,放得干脆;學生學過的方法當堂遷移運用,收得大氣。
二、創新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
新課程改革,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以及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自己學習的能力。但是,往往很多老師缺乏這樣的手段,很多創新的方式也只是存在于表面。所以,教師的課堂創新,重要的不是著急的利用“慕課”“翻轉課堂”這樣的形式,而是積極地尋找新方法[3]、新思路,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創新,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意接受,從而提高學生語文教學成果,實現師生共贏的良好局面。
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經典誦讀的方式和內容,教師對于課程,要對每一章、每一節的重點內容,對自己所講的重點難點都要胸有成竹。上課前一再要求學生進行前期的預習工作,要求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訓練,給學生預留好預習過程中應該解決的問題,在上課期間對于課堂的結構進行全面的安排。
三、創新課堂組合,促進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性
經典誦讀語文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體系,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準備,當然,閱讀教學的關鍵不在于閱讀,而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找到核心思想,找出核心內容,從而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好的方式方法有助于群文閱讀的完美呈現,從而達到最好的目的。同時,根據同一背景進行文本組合[4]。同一背景下的文本,能夠更好地使學生理解當時的環境,比如抗戰時期的典型事跡,不僅能夠使學生理解歷史脈絡,還可以學習到歷史中產生的一系列英雄事跡,從而實現雙管齊下的作用。
四、結束語
政府部門在制定編著教材的過程中,要積極聽取多方意見,把教材緊密聯系到社會實際中去,積極地借鑒歷史,借鑒古今中外名著。在提升文章數量的同時提高文章質量。在數量充足的環境下,教師的閱讀教學計劃才會得以優化和提高,教學速度才會加快。如果教材無法完成革新,就需要提供課外指導用書,制定統一標準的前提下,鼓勵教師創新地自由發揮。
參考文獻:
[1]祁生輝.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初探[J].學周刊,2021(12):103-104.
[2]廖軍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經典誦讀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1(04):73-74.
[3]朱秋英.語文教學要為孩子的一生著想——從經典誦讀中尋找語文有效教學的根[J].課外語文,2021(01):48-49.
[4]覃禮歡.傳承經典 ?培養氣質 ?提升素養——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方法研究[J].課外語文,2021(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