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生 蔣 偉 王麗娜
(1.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長官鎮中心學校,安徽阜陽 236400;2.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史寨小學,安徽阜陽236400;3.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橋街道城中路小學,安徽阜陽 236400)
目前,信息技術不僅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下,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課堂質量。如果教育工作者在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中,也引入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形成正確的認識,他們就能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指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要真正使廣大留守兒童安全、健康地成長,需要留守兒童家長、學校之間的溝通及各方的共同努力[1]。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學校應以改善教育信息化軟硬件服務環境為基礎,以家校、親子合作信息互動交流為平臺,實現留守兒童、家長、學校之間多維、開放、高效率的溝通交流,從而有效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首先,家校互動合作服務平臺為在校留守兒童和家長提供了實時在線家庭團聚互動功能,家長可隨時利用這個平臺的實時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功能開展在線聊天、留言、評論等交流活動。多媒體信息流的傳遞,緩解了留守兒童與父母間的思念之情,增進了留守兒童與父母的相互了解[2]。留守兒童在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交流中,能看到和體會父母的艱辛和無奈,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情,進而獲得一種心靈撫慰[3]。
其次,家校互動合作服務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記錄了在校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便于學校、家長及時了解他們的成長點滴,給予其評價及鼓勵。“家校在線交流”信息功能可以實現家長和學校之間的信息溝通,能使家長從更深層次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
最后,家校合作服務平臺為留守兒童免費提供“在線心理咨詢”,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當這些留守兒童感到孤獨無助、苦悶或壓抑時,他們可通過在線電話求助學校的相關輔導教師,通過傾訴和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及時排解這些不良情緒,進而積極參與正常的學習[4]。
學業安全是我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一項核心重要任務,也是我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家庭關愛教育實踐的重要關注點[5]。綜觀諸多影響因素,學習動機的缺失無疑是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出現學業困難的重要根源。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視角,在學校文化教育中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能有效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學習能力[6]。
首先,學校應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學校信息化軟、硬件工程基礎教育設施項目建設,做好信息化教學項目實施與科研推進工作,在堅持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適時、合理、有效地探索信息化課堂教學,以新穎、先進的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吸引留守兒童的有效注意力,不斷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應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信息化課堂教學。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能夠激發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幫助其快速掌握相關知識,獲得成就感[7]。同時,教師可以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豐富留守兒童的學習內容,加強所學知識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系,讓農村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的真正意義,從而進一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8]。
最后,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從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向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獨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型轉變,逐步提高留守兒童的自主學習與生涯規劃能力,提升其人際交往能力。在新型教育、學習活動中,留守兒童會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從而獲得更多學習上的成就感,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
道德修養是影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提升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養,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目前,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學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為不斷拓展和完善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可充分利用微信號和公眾號等平臺,建立思想道德宣傳培育服務平臺。平臺可以設置名人思想道德教育學習、名人成長傳記、道德榜樣人生掠影、勵志哲學名言、思想道德交流互動論壇、思想動態等多個欄目,通過各種多媒體化、可視化的教育資源的實時推送,讓農村地區留守兒童通過經典勵志的語言文字,浸潤于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中,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襲,進而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
關注和幫助更多農村留守兒童,是當前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之一,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我們應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綜合優勢,在心理、學習、安全、道德各個層面深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最大限度地彌補他們在情感上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進而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電子刊),2018(04):925-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