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蓮
(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無錫 214000)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講解基本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情感,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也十分愿意去發現與探索音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不斷發生變化,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能扼殺學生的新思維、新想法。
音樂是小學生比較喜愛的學科,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聽到悅耳的音樂,放松身心,緩解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增長課外知識。當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向學生講授基本的音樂知識,卻忽視了對學生興趣及創造力的培養。部分學生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績不得不死記硬背音樂知識,但在考核結束后就將其拋諸腦后,這顯然與素質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作為傳播音樂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力的搖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鼓勵音樂創造,并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設計具有趣味性、創造性的活動內容,目的在于開發學生潛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1]。小學音樂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刻不容緩的任務。
教師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堅持民主化的課堂管理理念。小學生活潑好動,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紀律意識淡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與學生溝通,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跟唱,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即使是簡單的眼神交流,也要讓學生“動而有節”。
堅持學生個性化發展理念。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天賦及認知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及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適當調整教學目標。
堅持教學手段多樣化的原則。音樂是一門創造性與藝術性很強的學科,每首歌曲都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及獨特的創作理念,僅憑教師的一張嘴或板書,是難以將這些內容完整呈現給學生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打擊樂伴奏等。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是照搬課本上的音樂知識,而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材中的音樂歌曲的各個演唱版本進行甄選,對繁雜的音樂知識進行梳理,同時補充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演唱歌曲,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教師應積極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教學經驗及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生活實際處理教材內容[2]。在選擇教材內容時,教師應重點考慮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挖掘學生感興趣的音樂要素。例如,《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傣族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對于處于江南地區的學生而言比較新鮮,而且多數小學生都十分喜歡動物。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傣家樓閣金孔雀起舞的畫面及一些關于孔雀的謎語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用美麗的孔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應著眼于學生音樂興趣與創造力的培養,而不是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教學目標是指導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在新的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目標也應變化,需要教師將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目標中。筆者將歌曲《金孔雀輕輕跳》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一是初步了解傣族音樂文化與文化風俗,能夠熱愛民族文化;二是可以愉悅、準確地演唱歌曲,學會數樂譜小結;三是創造性運用舞蹈動作塑造歌曲中的動物形象。
由于小學生性格不同及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還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歌曲《對鮮花》時,考慮到這首歌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師生對唱、男女生對唱及小組對唱,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的搭配組合可以帶給學生新鮮感。但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時間是短暫的,為了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筆者在后續演唱中故意打亂歌詞順序與學生對歌,改變學生盲目跟唱的習慣,這也為后續的創編活動打下基礎。在學生基本掌握對歌技巧及歌曲旋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或者想對某個人說的話進行歌詞創編,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與討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一環節也與語文、自然科學等學科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自己所想創編了各種各樣的歌詞,既有描寫兔子等動物的,又有表達山川之美的。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適當地鼓勵和贊揚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將自己創作的歌詞向其他同學展示,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學生家長很容易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認為孩子讀書只需要考試分數高就行,不需要浪費時間投入不必要的活動中,這也限制了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因此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對創造性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評價體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要想改變上述現象,教師就要調整現有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創造力成為評價學生音樂學習的標準之一,用硬性條件推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創造性活動,如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性活動的次數、表達了幾次自己的想法、創編了幾首旋律或歌詞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評估學生創造力與課堂學習效果的量化指標。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音樂素養與能力的培養。創造力作為學生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小學音樂教師要引起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落實素質教育、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選擇與組織教材,將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目標中,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堅持學生個性化發展理念,尊重學生的想法,用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音樂世界中大膽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