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李建軍 孫均友
[摘 要]工程訓練教學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培養綜合型、創新型高素質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環節。文章針對新疆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嚴峻的形勢,以提高學生政治素質、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為目標,提出了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下的實踐育人模式、思路和措施,并通過開展集“看、聽、思、做、悟”五位一體相結合的“實踐育人”主題教育活動,為提升國內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內涵、發揮其全方位育人功能提供了實踐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工訓思政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08-0119-03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也要重視德育,提高德育水平,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發展方向[2]。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是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疆“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總目標。當前,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宗教極端勢力(簡稱“三股勢力”)向高校的滲透始終沒有停止,泛伊斯蘭主義思想和泛突厥主義思想(簡稱“雙泛”思想)流毒肅而未清。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對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抵御敵對勢力的滲透,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著特殊的意義。新疆大學自1924年建校以來,秉承“抗大第二”的紅色傳統,在新疆的發展變革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疆大學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培養可靠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將立德樹人擺在高等教育的首位,為新疆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工程訓練中心作為學校公共實踐教學基地,也應不斷探索立德樹人的途徑和方法,將新工科發展要求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相結合,提出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工程訓練實踐育人教學模式,以培養政治合格、思想上進、專業過硬的高素質工程人才為目的,為自治區社會穩定和新型工業化發展做出貢獻。
一、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工程實踐人才培養
本研究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和“雙一流”建設,結合新疆地區人才的需求特點,制訂出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工程實踐人才培養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工程訓練教學方法,改革實踐教學培養體系,提出了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將思政教育與工訓教學相融合,充分發揮工訓教學全方位育人功能,注重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不斷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以實踐育人主題為引導,依托實踐創新項目,培養出具有高技能、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卓越工程人才。
二、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實踐育人模式創新
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和學生工作等方面[3-4]。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二者同等重要,互相配合,構成立德樹人的主陣地。針對我區高校工程訓練教學普遍存在教學過程重技能、輕育人及課程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脫節等問題,我們提出了將大學生思政工作(思政課堂教學)與工程訓練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工程實踐育人模式[5-7],即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突出立德樹人特色,嵌入民族團結教育,傳播先進的工程文化,著力培養各民族大學生的愛國愛疆情懷,提高大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形成“民族團結一家親,互幫互助練技能”的學習氛圍,建設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培育開放包容的大學生創新團隊。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升工訓思政課實踐育人質量的重要一環[8]。必須根據客觀教育規律,制訂切實可行的實踐育人路徑,切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達到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入腦入心的目的。
1.培養學生對立德樹人工訓思政的主體性認知。高校思政實踐課的目的就是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思政課本質的認識。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育人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優化,充分體現學生的合理訴求,從而讓學生表現出充分的自主性,不斷在實踐過程中鍛煉自己,增長才干。
2.加強對師生思政理論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建設。工訓思政實踐課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師生的能力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加大對工訓思政實踐課教師思政理論知識的培訓,優化教學內涵,不斷提高教師對工訓思政實踐課講解的理論高度;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可以使其深入理解和認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其正確的審美理念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3.建立完善的工訓思政長效機制。首先,努力構建“大思政”格局,研究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力爭在師資培養、思政理論研究、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工訓思政實踐教育合力,不斷優化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然后,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力求做到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與實踐創新能力。
4.不斷創新工訓思政的活動載體。通過搭建多樣性的活動載體,結合“看、聽、思、做、悟”五位一體的教育教學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工訓思政實踐教學活動。綜合利用工訓平臺的實踐優勢,將思政理論與創新實踐想法結合起來,構建創新作品,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思政理論的感悟。同時,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搭建思政實踐課微視頻平臺和慕課,將課程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參與思政實踐課的主動性。
三、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實踐育人思路與措施
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只有做好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運用,進而不斷創新出新的理論知識,同時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工科人才[9]。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本研究制訂出工程訓練實踐育人的主要實現途徑,具體的思路與措施如下。
1.創新工程訓練教學模式,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工程訓練教學課程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實踐育人模式、方法及考核激勵機制,建設“工訓思政”金課,成立校級“思政課程”實踐基地。
(1)針對不同民族學生同時上課的現狀,研究集“知識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勞動育人”為一體的實踐育人模式,合理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在實踐育人中的比重,充分發揮各環節的作用。
(2)研究切實有效的實踐育人方法,使得不同民族的學生在掌握一定實踐能力的同時又能切身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3)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實踐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
2.創新立德樹人載體,豐富工程訓練教學過程中“實踐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內涵,實現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全面提高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1)看。突出立德樹人特色,持續建設“民族團結教育”的示范平臺和“先進工程文化”傳播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國家觀和民族觀,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先進工程文化的認同。
(2)聽。在基礎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宣傳“工匠精神”與新疆大學紅色基因,挑選大國工匠與新疆大學老一輩革命先烈中的人物案例,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案例嵌入“工訓思政”課程,于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學生對工程文化與愛國精神的崇尚。
(3)思。在參觀學習與案例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工訓思政、工匠精神及實踐育人主題進行思考,通過師生的廣泛交流,加深學生對工訓思政、工匠精神及實踐育人主題深層含義的理解。
(4)做。以實踐育人主題為引導,實踐創新項目為驅動,團隊為單位,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合作完成項目設計內容,利用熱轉印、3D打印、數控加工以及特種加工等設備進行作品加工,加強各民族學生之間文化、語言、知識的交流、交融。
(5)悟。對實踐育人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突出立德樹人主旨,撰寫活動主題論文,組織學生對實踐育人主題進行表態發言,發聲亮劍,加深其對主題的理解和感悟,從而達到主題活動的實施目的。
3.細化實踐育人主題活動細則,從活動開展范圍、活動方式、活動內容、考核體系等各個方面入手,不斷完善主題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
(1)對于不同專業、不同民族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及“職業素養”培訓,加強學生對新疆總目標(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認識,提高其職業道德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2)在實訓過程中,針對學生動手能力存在差異的問題,采取疊加分組的形式鼓勵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完成實踐任務后小組解散自行疊加到其他小組進行互幫互助,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
(3)完善課外創新平臺,積極吸納不同民族學生參與其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引,讓每個學生獨立承擔工作任務,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培養其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
(4)建立完善教師實踐育人、立德樹人的監督考核體系?!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教師以身作則,不做“兩面人”,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勇于發聲亮劍,敢于同“三股勢力”做斗爭,在工程訓練授課中發揮立德樹人的主導作用。
四、實踐育人主題教育活動案例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全面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塔里木大學部分離退休教師來信的重要批示精神,結合新疆大學2019年“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我們在2019年3月機械制造基礎實習中全面開展實踐育人——“繼承新疆大學紅色基因,堅決抵制‘雙泛思想滲透”主題活動。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各實訓工種為單位,結合“看、聽、思、做、悟”五位一體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1.看。組織學生觀看新疆大學自編話劇《我們正青春年少》,讓學生接受紅色基因教育。同時通過制作幻燈片、短視頻,開展新疆大學“抗大第二”精神和《紀要》精神宣講活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新疆的歷史、民族、宗教和文化,認清“雙泛”思想、“兩面人”“問題教材”的本質和危害,統一思想,正本清源,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
2.聽。通過查閱整理文獻資料,重溫原新疆學院教務長林基路同志在任職期間,在茅盾等人的幫助下,帶領青年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通過演話劇、募捐等多種方式宣傳抗日,使學生自覺投身革命、傳播革命理想的故事。
3.思。整理新疆大學紅色基因、防止“雙泛”思想進校園等相關內容,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提問交流的方式,就主題知識展開討論。
4.做。指導學生結合所學技能,運用中心現有設備,制作主題工藝品。如運用激光切割加工木質薄板,制作特色主題宣傳冊;通過熱轉印、3D打印、焊接、線切割、數控加工、雕刻等不同加工方式,制作加工符合主題的作品。
5.悟。組織所有學生撰寫活動主題總結論文,挑選出學生代表就本次實踐育人主題踴躍表態發言,發聲亮劍;組織學生談對“問題教材”的認識和對本次“實踐育人”主題教育的收獲;組織學生朗誦革命烈士林基路同志創作的革命詩歌《囚徒歌》,合唱新疆大學校歌《我們正值青春年少》,以表達對烈士的敬仰,對黨和國家的忠貞。
五、總結
在全國大力開展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我們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工程訓練教學體系中,提出了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實踐育人教學模式,將工程訓練課程內容與新工科要求以及思想教育有機結合,通過不斷開展實踐育人教育活動,力圖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工科人才,發揮工程訓練教學在共同鑄就反恐維穩中鋼鐵長城的作用,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新疆,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疆篇章中做出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 肖傲.“立德樹人”理念下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9(1):119-122.
[2] 陳省平,寧曦,劉亞婷.構建“協同育人”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 高教學刊,2018(8):77-78+81.
[3] 吳琳,何歡歡.“新工科”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5):61-63.
[4] 田慧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5(1):3-8.
[5] 王紅梅,鄒艷,王吉華.多學科交叉創新實踐育人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1):23-25.
[6] 汪瓊枝.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融入專業社會實踐協同育人模式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128-131.
[7] 齊利平.農業院校開展實踐育人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業教育,2019(4):24-30.
[8] 梅進祿.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式的比較研究[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4(1):93-96.
[9] 王文東,袁小慶,史儀凱,等.新工科背景下“電工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大學教育,2020(2):23-26.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