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臻雯
繪本的題材豐富多樣,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它是兒童的伙伴,伴隨著兒童的發展。繪本劇是根據繪本故事改編成的舞臺短劇,它具備一定戲劇的元素,表現形式多樣,可以由真人表演或由人操作表演道具來進行表演。我園以繪本為載體,致力于挖掘繪本資源,通過繪本劇表演,讓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繪本內容,以此構建園本課程。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幼兒園擬定了三個研究方向:一是集體閱讀;二是表現性活動區游戲;三是表演游戲。三個研究方向既有各自的側重點,又相輔相成。我們希望通過三個方向的研究,探尋幼兒園繪本劇園本課程構建的指導策略,讓幼兒園“閱讀特色課程”更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
一、集體閱讀教學,為表演積累經驗
(一)選擇適宜繪本,為表演提供源泉
現在圖書市場上的繪本琳瑯滿目,并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幼兒表演。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選擇適宜的繪本,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應遵循幾個原則:
一是選擇健康、向上、有良好價值的繪本。各種美好、卓越的事物和情感,帶有真、善、美情感體驗的繪本更容易打動人心,幼兒更易接受,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小黑魚》等。
二是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故事內容、情節生動有趣的繪本。對此類繪本,幼兒更容易理解,表演時會更加積極主動。一些以敘事性或科普知識為主的繪本則不適宜表演使用,如《昆蟲捉迷藏》《昆蟲日記》等。
三是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小班可選擇畫面簡單,角色動態明顯,情節、對話重復的繪本,如《一顆紐扣》《我愛你》等;中班可以選擇畫面主體相對突出,并有相應的配角,故事情節圍繞一件事情,角色對話相對簡短,并有重復的語言句式,如《果蔬王國真熱鬧》《逃家小兔》等;大班則可以選擇畫面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有起伏、有表達角色獨白和對話的可能,并留有續編故事的空間,如《會走路的樹》《牙婆婆》《老鼠娶新娘》等。只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才能促使他們不斷從繪本中發現線索,拓展繪本劇表演的內容,提升表演能力。
四是來源于幼兒的興趣。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捕捉具有價值的信息,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選擇相應的繪本;或是征求幼兒的意見,由幼兒推選喜歡的繪本,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
(二)繪本教學活動,加深理解創作
幼兒要創作繪本劇表演,一定是在充分理解繪本的基礎上,才能挖掘繪本所蘊含的價值,生成屬于自己的繪本劇本。要完成對繪本的解讀,閱讀活動的集中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分析繪本閱讀中的重難點,設計活動課時,逐一引導幼兒理解和把握繪本的內涵,體驗繪本故事的快樂。如繪本《我愛你》,說的是小獾認為要說出“我愛你”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在長頸鹿老師的鼓勵下,終于勇敢地說出“我愛你”,它發現“原來要說出我愛你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不然憋在心里是會發霉的……”。通過對繪本的分析,在語言方面,繪本以小獾練習說“我愛你”為主線,角色語言簡單重復,句式“我愛你,×××”有利于小班幼兒模仿,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兩個課時的活動方案,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幼兒閱讀和理解繪本內容,學說短句“我愛你,×××”或“×××,我愛你”;第二課時,重點引導幼兒扮演小獾,加深對角色的認知,巧妙結合幼兒園的室內外場景進一步練習短句。通過兩次教學活動,幼兒初步接觸、欣賞繪本,理解繪本內容,為接下來的繪本劇表演積累了經驗。
又如繪本《世界上最大的房子》。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繪本基本內容后,第三課時注重個別畫面的精讀,啟發引導幼兒創編動作、對話,嘗試用符號記錄創編的故事情節。
作為繪本劇創作開展的閱讀集中教學活動,在組織形式、指導策略上一定有別于傳統的繪本教學。經過反復研討,我們梳理經驗,整理四步走策略:
第一步:初讀繪本,簡單理解。
第二步:精讀繪本,加深理解。
第三步:局部閱讀,創編對話。
第四步:興趣入手,續編劇情。
(三)挖掘繪本價值,構建繪本主題
每一本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孩子們在教師一步一步引導閱讀的過程中,會對繪本中某些畫面產生濃厚興趣,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挖掘繪本價值,不斷豐富推進,最后完成繪本主題的架構,構建班本課程。例如《老鼠娶新娘》,該繪本是臺灣作家和畫家的作品,因此帶有濃郁的閩南特色,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教育的價值。這張面畫上的建筑就是閩南的厝,紅磚白墻、硬山式屋頂、燕尾脊,孩子們對這樣的建筑十分感興趣,又如繪本中拋繡球的場景,還有繡臺,都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于是,圍繞繪本進行的區域活動滿足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娶親一幕更是讓人開心不已,于是便有了《老鼠娶新娘》繪本主題網絡的框架,教師圍繞幼兒的興趣點不斷生成內容,逐步完善了整個繪本主題的建構,當然,這不是代表結束了,還有許多價值有待我們發現。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一本繪本往往會帶出其他繪本的閱讀,于是便有了主書與輔書。我們借鑒主書、輔書的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課程建構。每學期開學初,我們舉行課程審議活動,各班根據選定的主書,預設內容;在期末又舉行課程分享會,各班圍繞繪本主書開展活動,相應的輔書不斷填充,豐富了班級多元的閱讀內容,孩子們參與其中,師幼共同合作完成了班級繪本主題課程。
二、表現性活動區,積累表演經驗
表現性活動區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的,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幼兒在這類活動區中會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表達意愿、展示能力、充分體現自己天性和潛力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活動。表現性活動區包括:裝扮區、表演區、建構區、美工區。孩子們在不同的區域游戲中玩轉繪本,體驗繪本創作與表演的樂趣。除裝扮區外,表演區、建構區、美工區這三者之間又可以相互聯系,美工區幼兒為表演區幼兒制作道具,建構區幼兒為表演區幼兒搭建場景;而裝扮區則融入表演區,這時既是表演區又是裝扮區,幼兒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又有可能是場務,還有可能是編劇。幼兒通過不同的區域游戲參與繪本劇的編排與創作,在游戲互動過程中不斷積累表演經驗,也為繪本劇場表演游戲的開展打下基礎。
(一)創編繪本劇本,搭建表演框架
經過集中教學活動,幼兒熟悉了繪本內容,便可組織幼兒圍繞繪本中的角色、場景、情節、動作、音樂等進行討論、分析和想象,將繪本改編成適合表演的劇本,讓對話和情節更豐富,然后用錄音的方式幫助幼兒將對話、旁白、音樂等串聯起來,方便幼兒聽著錄音進行創意表演;再輔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場順序或動作圖譜,讓幼兒的表演更加順暢。
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能力特點,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劇本的創編。如小班,可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如繪本《我愛你》,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獾上幼兒園可以做哪些事?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小獾在幼兒園可以唱歌、跳舞,可以和小伙伴們拍皮球,還可以畫畫……”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引導幼兒:“那小獾在幼兒園會唱什么歌?跳什么舞呢?”孩子們羅列了自己在幼兒園學的歌曲甚至早操內容。最后教師按照孩子們的想法整理了不同版本的“小獾上幼兒園”的劇情錄音。中大班呢,除用問答的方式擴展故事情節外,還可用分組討論設計的方式,引導幼兒從自己喜歡的繪本畫面入手,以小組合作繪畫完成一段劇情的設計,然后教師再整合各組幼兒討論的方案完成劇本的創編。同時教師還為幼兒預留劇本生成的空間,在幼兒設計的劇本方案畫本旁留下空白的格子,方便幼兒隨時增添想法,不斷豐富或創編新的劇情。
(二)觀察指導推進,拓展提升表演
表演區的繪本劇表演存在人員變化大、能力參差不齊、表演零散等諸多問題。第一,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在表演區的表現,分析幼兒的游戲情況,針對不同的問題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這樣才能讓每一次的表演有效,推進繪本劇的不斷豐富完善。針對人員變化大和表演零散的問題,我們引導幼兒自由組合表演小組,以周為表演時間,讓人員和時間相對固定,避免出現每次表演時參與的幼兒不同,影響幼兒之間的配合和進度;第二,對幼兒的能力進行適當調整,以強帶弱,促進每位幼兒的發展;第三,引導幼兒根據興趣,將繪本分成數個片段,并投放角色計劃表供幼兒自主選擇,協商表演的片段,便于幼兒進區后能快速完成角色的裝扮,參與表演。第四,借助多媒體設備,捕捉幼兒在表演中出現的閃光點,采取小組交流,集體分享、討論的辦法不斷改進,讓每一個零星繪本劇表演片段得到提升。
三、繪本劇場開幕,體驗表演樂趣
(一)整合小劇本,形成大劇目
隨著表現性活動區游戲的開展,繪本劇表演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繪本劇場表演游戲即將開幕。孩子們要整合已有的表演經驗,梳理劇情的發展,協調與同伴的合作表演,安排角色進退場,這是教師組織繪本劇場表演游戲時需要重點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的,整合區域游戲表演創編、繪制的劇本、錄音等,形成繪本表演的完整劇本。
(二)不同指導策略,滿足幼兒表演需求
集體參與繪本劇表演時,往往會因為人數較多,給幼兒的合作表演帶來不便。指導策略有:
1.不同的任務,為表演加油
我們根據表演的需求,設定了創作組、表演組、道具組、場務組等不同的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任務。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任務,分工又合作,確保表演活動游戲開展。
2.劇本分場次,人人都參與
我們根據劇本,引導幼兒將劇本按劇情的發展分成若干場次,將幼兒分成與場次數量一樣的小組,各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場次進行表演,這樣既保證了每位幼兒都能參與表演,又能互相觀看、學習和改進,讓繪本劇表演更加生動。
3.不同的創編,表演更有趣
不同的創編包含角色的創編、音樂的創編、不同版本的繪本劇表演。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通過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書中的情感,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以繪本為載體,讓幼兒在繪本劇表演中通過各種形式演繹繪本故事情節,不僅能讓幼兒體驗、理解繪本的內涵,而且還讓他們在創作繪本劇的過程中,感受角色扮演的樂趣,享受表演帶來的快樂,從中獲得認知、社會和藝術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以繪本為載體,挖掘繪本資源,對構建繪本劇園本課程是很有幫助和有效的。下一步,幼兒園將挖掘皮影戲、提線木偶、布偶等傳統民間藝術在繪本劇表演中的運用,以及幼兒自編故事的創意表演,進一步拓展繪本劇園本課程的架構。
注:本文系龍巖市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挖掘繪本資源構建幼兒園繪本劇園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GH201800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