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音樂具有重要的地位,且音樂最主要的魅力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聽覺發(fā)現美、體會美并欣賞美。與此同時,在音樂的作用下幼兒可以釋放自身天性,教學方式更加有趣、多樣,幼兒也更愿意在玩的過程中學習音樂。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活動;魅力;策略
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可以啟發(fā)人對美的發(fā)現[1]。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如何教育孩子去發(fā)現美、尋找美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比起單純在教室中聽老師講課,孩子們更愿意在音樂的海洋中暢游,在自由、有趣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學會發(fā)現并欣賞生活中的美。那么,如何將音樂活動融入對孩子的教育中去?對此有如下見解。
一、幼兒音樂活動缺失的原因
1.教育理念落后
幼兒主體性指的是幼兒可以結合自身需要、興趣或發(fā)展等支配自身行為,具有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以及探索未知與創(chuàng)新的需要。幼兒階段是人們心理與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發(fā)揮與發(fā)展幼兒主體性極為重要。但是很多幼兒缺乏學習能動性、自主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并不少見。很多教師經常以固定的方式塑造幼兒,形成安排式、灌輸式以及定型的教育模式。且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沒有因幼兒發(fā)展水平差異、興趣等因材施教,調動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大部分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時基本上都是按照統一的方法,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最終導致幼兒主體性被忽略,使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好奇心被壓抑,最終扼殺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與能動性,這主要是受到教育觀念與教育機制的制約[2]。
2.教學內容欠妥
從以往的音樂課程內容可知,教師在選取教材內容時并沒有從幼兒角度選擇,而是以自己喜好為主,且希望取得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歌曲時并不注重以幼兒年齡特點為基礎,有時存在對幼兒音域考慮不全的問題,導致歌曲難度較大、音高過高等問題,不利于幼兒掌握,甚至還會出現跑音的問題,阻礙了音樂活動的高效開展。
3.教學目標不符合幼兒發(fā)展水平
就以往的音樂教學可知,大都是教師自主制訂閱讀教學活動目標,并沒有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更沒有考慮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在教學中僅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這很難滿足幼兒發(fā)展自身音樂能力的需要,更不能給幼兒提供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二、盡享幼兒園音樂活動魅力之策略
1.激發(fā)孩子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孩子發(fā)現美的能力
音樂可以幫助孩子提升發(fā)現美的能力,孩子發(fā)現音樂中的美后就更愿意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接受知識。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旦孩子對某一件事物有了興趣,他就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這時他們學習的動力、接受知識的速度都會提升很多。所以教師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提升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將音樂活動融入游戲當中。首先教師要結合孩子的喜好選擇合適的音樂,如律動感較強的兒歌能讓孩子更快地融入音樂環(huán)境中。
2.讓孩子融入音樂活動,親自體會音樂
如果讓孩子作為旁觀者來進行音樂活動,他們就無法親身感受到音樂中表達的情感,也就很難對音樂產生興趣[3]。所以幼兒教師在設計音樂活動時要根據所選擇的音樂以及實際情況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不僅要做好教學現場的場地布置,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這個環(huán)境里感受到輕松和愉悅,感到開心和快樂,充分讓孩子們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去,讓孩子作為參與人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情感。比如,讓孩子們感受《猴兒鼓》所表達的情感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扮演猴子表演引起孩子們對敲鼓的興趣,然后再讓孩子們扮演猴子,引導孩子們做猴子敲鼓的游戲,并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了解猴子喜悅時的鼓聲是怎樣的、猴子憤怒時的鼓聲是怎樣的,等等。讓孩子們通過鼓聲來感受猴子的心情是如何變化的。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走進音樂、了解音樂,激發(fā)孩子與音樂的共鳴,增加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3.將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活動相結合,使孩子愛上音樂學習
讓孩子在開心、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對于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也是國家所提倡的快樂教育。“寓教于樂”永遠是幼兒教師要遵循的理念。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美好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去了解音樂、學習音樂,最后愛上音樂。如讓孩子們跟隨音樂的律動做一些狼捉小羊等游戲。游戲對于孩子來說往往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而這些游戲往往也會讓他們保持開心、快樂的心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會增強,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增強。這也就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結語
音樂教育對于幼兒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與提高有著極大的關聯,所以一定要抓好,但單獨的音樂教育對于幼兒來說有些枯燥,很難提起他們的興趣。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想要做好幼兒的音樂教育,就要結合幼兒的天性,用適合的音樂、輕松的氛圍、游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讓他們充分融入音樂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比如,舉辦小型的音樂活動,將文字、圖形和聲音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等,可提高孩子對音樂教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普紅.創(chuàng)新能力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培養(yǎng)[J].科普童話,2017(38):91.
[2]朱曉瓊.樂享 體驗 發(fā)展:幼兒園音樂活動區(qū)開展策略初探[J].北方音樂,2017,37(23):182.
[3]盧紅博.基于民間傳統游戲的幼兒哲學教學活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張淑紅(1976—),女,漢族,甘肅臨洮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