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蓉
【摘要】本文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和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探索農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的途徑,以校園足球教學、課外足球活動、足球競賽、校園足球文化等方面的作為實踐途徑,幫助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力求讓學生全面發展,以期達到以體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校園足球;足球教學;競賽;足球文化
雖然已全面深化課程改革,但應試教育仍然存在影響,重智育輕體育的教育失衡狀況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學校體育仍是素質教育薄弱環節。《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引領學校體育改表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勢在必行。下面結合筆者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實踐情況,探究農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的途徑。
一、上好足球課,體驗運動樂趣
校園足球是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每周一節足球課,9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一共要上約400節足球課,這些課應該怎樣上,每一節課應該教什么,才能讓學生最終學會“踢球”這一項運動技能,這是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學校體育把足球教學直接納入到日常教學中,并以《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示范課教案》為參考依據,推動校園足球工作的常態化和規范化。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系統地進行教學計劃的梳理和教學目標的定位,落實足球教學課時計劃。如水平二,三年級學生學習“足球腳內側踢球技術”,可計劃五個課時學習,每節課學習的側重點不同。
足球課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足球的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是足球比賽,可以是足球游戲。以一節《足球控球》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學流程:變速運球游戲→“多姿多彩”運球游戲→“正反兩難”控球游戲→足球專項體能訓練→放松與評價。這節課通過足球控球游戲的形式,掌握足球控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生體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這樣,學生了解足球、循序漸進掌握足球基本技術、積累基本足球素養、訓練基本技能、運用基本技戰術、能看懂足球比賽,最終才能掌握足球技能。如果學生在體育課上學不會足球技能,他們就永遠都不會感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
二、落實課外訓練,增強學生體質
第一,充分利用大課間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由全校師生參與的大課間,采用合操和分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以音樂為背景串聯活動全過程,一切活動聽音樂。合操不分年級,主要以廣播操、跑操為主,分組活動是以年級為單位,主要以訓練足球技術為主,貼近比賽技術,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如“行進間踩球拉球練習:左右腳踩球向前滾動幾次然后左腳輪換向后拉球幾次,回到原位”;而校隊、班隊輪換項目以競賽技能為主,如“遠距離腳內側傳接球”“正腳背射門練習”等。讓學生把課堂學的足球核心技術充分練習和展示,提升足球課堂教學效果,只有在技術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學生才會有鍛煉的積極性。大課間足球活動,增強足球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運動興趣和技能特長,這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整體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課外足球運動是開展校園足球的重要途徑。課堂內外相互聯動,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體育場地和師資,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和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足球實踐的機會。如舉行“班級足球技能大比拼”“曲線運球接力”“障礙運球接力”等種類繁多的足球活動,把在足球活動中形成的體育精神遷移至更廣泛的學習生活中去,使學生具備勤奮刻苦,持之以恒、善于交往合作的學習和做人品質。并通過足球運動,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愛上足球,進而愛上運動,并形成一種積極、陽光、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終熱愛生活,達到以球育人的目的。
三、感受競賽魅力,健全學生人格
學校以《意見》作為指導思想,完善了校園足球聯賽,并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足球小型比賽。如,在高年級舉行年級聯賽;在低、中年級開展趣味的足球游戲,如“占領地盤”“沖出重圍”“搬運物資在作戰” 等,單項技術比賽如“運球接力”“ 踢準比賽”“微型足球節”等。這些比賽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又活躍校園體育文化,讓學生感受到競技運動所帶來的魅力,同時又很好地培養了團隊精神、培養團結合作、規則意識以及全局觀念,并潛移默化地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規則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
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組委會一位官員說:“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規則下去贏,也教會孩子們如何有尊嚴并且體面的輸。參與體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不斷面對失敗的過程,磨煉的是一個人永不放棄的意志。”就如筆者學校足球隊今年參加市的校園足球總決賽,永不放棄這份精神就體現得淋漓盡致。小隊員們這幾天在場地敢闖敢拼的精神值得肯定,不管是輸球,還是贏球,學生都能咬緊牙關拼到最后,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松。在小組比賽中與種子隊比賽中,盡管小隊員們知道對手很強大,但也敢打敢拼,越挫越勇。足球比賽有輸有贏,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和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好作風,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勇敢果斷、不怕困難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每場比賽都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競賽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規則意識、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磨煉了意志,完善了人格。
四、注重校園足球文化培育,創建良好校園足球氛圍
第一,校園足球與各學科教學更好地融合。開辟有關足球文化的櫥窗、板報、墻報、手抄報的比賽等活動,這樣既讓學生展示才華、放飛夢想、體驗快樂,也讓學生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得到培育。多渠道拓寬學生的足球信息攝入,可加強全校師生足球參與的意識。 如語文習作課《寫足球》把參加足球活動的場景、心情等等寫到自己的作文里;美術課《畫足球》,把心中要表達的足球夢畫出來;音樂課學唱、欣賞跟足球有關的歌曲《小足球進行曲》《生命之杯》《飄揚的旗幟》等。
第二,校園足球與班級文化建設更好地融合。教學中要把足球活動的開展與“育德”相結合,與班級合育文化相結合,如讓學生設計體現班級精神的“口號”“班足球標志”“ 合影留念”,組建班級志愿者團隊等活動,精心培育健康足球文化,讓勇敢的足球精神、良好的競技品質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讓學生熱愛生命,熱愛運動,熱愛學習,陽光每一天。
校園足球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只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足球教學下功夫,學生在課內外足球活動下功夫,多方協調配合,積極開展全員參與競賽活動,定能營造出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足球氛圍,從而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目的,達到以體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慈鑫.我國兩成中學生想過自殺 體育鍛煉樹立積極的人生觀[N].中國青年報,2017.
[2]李曉東.內涵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區域教育影響力明顯提升[N].南方都市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