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燕
【摘要】根據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怎么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已然成為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反復思考并且實踐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開始出現不同,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進行改變,必須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通過不斷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達到讓學生掌握一定范圍的語文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程度的語文素養和一定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效;教學;小學語文
根據如今的小學課程安排和學生課后學習時間計劃,可知如今學生對小學語文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沒有過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要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首先要考慮的應是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小學語文課程難度并不高,但如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語文態度和教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正確方法是重中之重。教師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構建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引導學生學習是需要教師深刻思索的問題。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盡可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收獲知識,并且感受到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樂趣,為學生將來進一步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一、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增強語文教學趣味性
語文作為一門重視基礎的學科,其包含的知識范圍廣,外延的知識多。僅僅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語文課堂效率并不高。小學語文講授的對象是活潑好動、心性不定的年齡較小的學生,他們的專注度不高。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講授時必須將語文理論知識和實踐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增強講授內容的趣味性,防止學生的走神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一文時,教師想要學生從一粒花生中看到生命的意義,學習到“落花生精神”,則需要把該篇課文結合到實踐生活當中?;诖丝梢韵驅W生詢問花生可以聯想到什么,有什么與花生相關的生活體驗等問題。通過該篇課文和學生真實生活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該篇課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假設僅僅空洞地去講授這個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精神是什么,課文的趣味性和深刻性得不到體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
二、根據實踐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各有差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教師高效講課、學生高效聽課。教師在課堂講課選擇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學生,部分學生有可能不能適應課堂上講授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因人而異,根據學生個體的基礎知識和接受知識程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并且適合該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學生的經歷、家庭背景的不同,導致學生對于該篇課文的解讀會出現不同。當出現部分學生不能理解作者認為的父母的愛都是一種幸運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經歷和學生個人的觀點描述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以便學生的理解。這要求教師需充分理解不同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要求教師需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學生當時年齡段的心理去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不同內容的課程時,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更改。教師應該根據課堂講授的內容的不同,更改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對該門課程出現厭煩心理。
三、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極其重要,活躍并且相對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堂上積極發言和恰當地設置一些討論話題,讓學生可以時刻保持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給學生一個可以相互自由討論并且發言的機會。這個話題必須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如:為什么藺相如會躲避廉頗或廉頗負荊請罪?體現了廉頗什么樣的性格特征?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和思考,讓學生加深對該篇課文的印象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具有互動與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學生對于該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同時學生也可以將不懂的或意見不同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然后迅速得到解答,利用這種途徑可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四、進行適當的課堂延伸
小學語文的學習并不能局限于學習課本的知識,還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這些能力和素養的提高,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的過程當中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還必須給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堂延伸,讓學生了解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可以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供幫助,以便于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框架。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該古詩含有的知識點的時候,還應該向學生介紹關于創作該古詩的作者的生平、作者所處的朝代、該朝代還有哪些著名詩人以及哪首詩與該古詩有異曲同工之處等等。通過這樣的思考和解答,學生可以學習和了解到更多由該首詩所延伸出來的知識,在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在學生了解了作者寫下該首詩的背景之后,學生的代入感更強,以便學生了解作者心境和利于學生讀懂讀透這首詩。小學語文的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考試,根據新課程的相關理念,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是重中之重。這些核心素養得益于平時的積累,并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講授小學語文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一點一滴科學地進行課堂延伸。
五、為學生安排適宜的任務和考試
教師在上課前后甚至在課堂上,都可以布置一些在學生可接受程度范圍內的任務,也可以定期安排考試。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與課堂講授的知識相關的任務,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教師在課堂之后布置相關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課堂上所學知識的記憶,通過一定量的訓練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身哪些方面的知識是存在漏洞的。
安排適宜次數的考試,可以充分地讓學生認知到自己的知識薄弱點和不足之處?;谛W階段的學生對于總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還不強,很多學生并不能充分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例如在該階段的學習當中哪些地方不太清楚或自己在答題時有何缺漏等。這些問題通過考試都能體現出來。教師也可以通過考試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出現哪方面的問題,以此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荚嚑I造的競爭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六、組織適合學生參加的課外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適合學生參加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始終對語文保持新鮮感。例如組織古詩詞大賽,可以讓學生懂得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和意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比賽的形式更便于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也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的方法策略并不是單一的,但都要求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任何策略的實施都必須與學生的實踐情況相結合。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都有著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地更改教學方法和策略,不能再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明燈。
參考文獻:
[1]宋玉龍.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芻議[J].新課程(小學),2019(6).
[2]孟玉花.芻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