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能
【摘要】近些年以來,德育工作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幸福教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直都發揮著領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將幸福教育理念滲透于班主任德育工作不僅是德育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滿足了現實需要。本文闡述了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意義,并提出了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幸福教育理念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幸福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行業也同樣如此。德育工作已經不僅僅要求培養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而是更加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需求,重視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只有學生在德育中感受到幸福,才能夠更準確地認識到德育對自己人生和成長的重要意義,才能夠為他們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故而,如何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如何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滲透幸福教育理念,應當成為每一位小學班主任都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現實意義
德育工作一直都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讓他們能夠以更積極、客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從而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幸福教育理念的提出應當是德育工作中人性化一面的展現,致力于讓小學生在充滿幸福感的氛圍中實現道德素養和思想品質的提高。這不僅是德育工作的全新挑戰,更是時代與社會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幸福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小學生往往難以長時間地提升注意力,而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則能夠讓學生對德育提升更多的興趣。另一方面,幸福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德育的教學效果。在幸福感的激勵之下,小學生會更愿意投身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滲透的有效應對策略
從上可知,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現實意義重大。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小學教師應如何將幸福教育理念滲透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幸福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活動范圍相對而言較為狹窄,主要是在學校和家庭,而學校占據了他們日常生活的絕大一部分時間。在學校中的感受是影響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當加強幸福教育理念的滲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和人際交往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班主任應當時常鼓勵他們,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讓他們不能由于成績而對自己予以否定,而是要讓他們樹立起自信。與此同時,班主任也應當認真分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解決,激勵他們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對于與其他學生相處不夠融洽的學生,教師也應當避免孤立他們,而是盡可能多地與他們進行交流,找到問題形成的原因,通過組織集體活動等方式來加強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讓他們彼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從而使得性格較為內向或者人際交往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也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中,使得他們的幸福感有明顯的增強。
2.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保障學生的幸福感
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管理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小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引領者,是小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影響者。部分班主任崇尚成績至上,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為了盡可能避免這種現象,也為了進一步落實德育工作,班主任應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杜絕只通過成績來評價學生的現象,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生在學校中的幸福感。例如,班主任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對不同學生的性格和愛好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發揮他們的優勢做好準備工作。對于繪畫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為他們安排布置黑板報的工作;對于體育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擔任主力角色。通過讓不同的學生都全面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不僅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作用,還能夠讓他們提高幸福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
3.融合幸福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德育工作的任務往往都是班主任工作的組成部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對德育工作的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當深度融合幸福教育理念,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例如,小學階段時而會組織學生對貧困地區、災區,以及其他事故等進行捐款,對于小學生是否應當在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基礎之上開展捐款工作,班主任就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領。一方面,班主任應當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捐款能力并非是來自于自身的勞動所得,而是來源于父母,他們應當在自己家庭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捐款。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物品如文具、閑置衣物、攢的零花錢等捐贈出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真正認識到他們是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人,德育的教育理念才能夠真正得以落實,而學生也會有更高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4.采取合作教學方式,強化課堂的幸福感
合作教學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各科的教學工作中都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德育工作也同樣可以予以應用。在溝通合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來不斷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幸福感,不僅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接受德育,還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引導學生進行互相學習與溝通。例如,對于社會中出現的部分熱點問題,班主任可以進行適當地簡化,以此作為話題引導小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在將全班的小學生分成不同組別以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選出一名代表總結本組的討論結果,向班主任和其他學生展示本組的思考情況。這樣一來,小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會不斷增強,他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綜上,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滲透幸福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常發現美好的一面,還能夠幫助他們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班主任應當對幸福教育理念的滲透愈加重視,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落實,讓小學生在接受德育過程中有更好的感和體驗,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璐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A]. 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20:2.
[2]許悅.“愛滿天下”教育理念在小學德育中的實踐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