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在微課中怎樣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是值得教師在微課制作中思考的問題。目前不少微課制作不太規范,教師在微課設計時應把握以下設計要點:內容短小精悍,符合學生認知;選題重點和難點突出;微課結構完整,制作規范;演示實驗真實,放大實驗細節。文章就以上要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深度學習;微課設計;初中物理
一、 深度學習和微課
深度學習具有廣泛的概念,物理教學上所指的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著有挑戰的核心任務,全身心積極地投入,形成有意義的發展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并不矛盾,淺層學習是基礎,深度學習是提升。不同的是深度學習更加關注分析、評價、質疑、創新等高階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級別的微課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在這種形勢下,恰逢新冠疫情暴發,部分地區的學校課堂教學不能正常開展,微課的重要性更顯得尤為突出。所謂微課,是指以微視頻為主要形式,針對物理某個知識點、某個實驗、某個重難點、某個研究方法或者某道例題展開的微型的流媒體的教學形式。它是以微視頻為載體,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對某個核心概念和問題重點擊破,幫助學生深度學習的微課程,是傳統教學形式的重要補充,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路徑,同時也是實現教育均衡的有效方式。
二、 微課的制作現狀
目前微課資源豐富,網上搜索一下有不少優秀的微課,細觀也不乏有些問題。
(一)涵蓋內容多
微課的形式多樣,以微視頻為主,是課堂的資源補充,但不等同于課堂教學的錄課視頻。以蘇科版“電能表與電功”為例,課堂教學內容涵蓋了電能表的認識、讀數、電功的概念、電功的影響因素實驗探究和電功的計算等,課堂容量大,如果混淆錄課和微課,將錄課當作微課,一節課45分鐘,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微課不是走馬觀花,不能將一堂課的內容設計成“壓縮餅干”,教師只是在“壓縮”課中快速過一遍知識點,這樣同樣無法實現深度學習,與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背道而馳,也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教師可以以“電能表的識讀與應用”為主題設計一節微課,重點對電能表識讀和應用實現擊破,這樣切入點小,微課內容短小精悍,符合學生認知,學習效果較好。
(二)結構不完整
不少教師對微課的理解在“微”,認為時間短的視頻課即是微課,這樣的理解有失偏頗。筆者觀看了多節微課,發現很多微課缺少必要的情境引入、實驗過程、實驗誤差分析,抑或是課后習題的布置。微課的結構不完整導致學生學習的環節不完整,課程中學生只是在對知識進行識記,無法培養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的能力,也不能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微課雖“微”,“五臟”俱全。和常態課一樣,微課結構也同樣完整,在微課中,情境創設必不可少,有效的情境創設能讓學生開動腦筋,激發學習主動性。實驗過程是重要一環,在新課中應進行真實實驗,復習課中則可用動畫演示實驗來代替,對實驗數據的處理,不能為了迎合結論而編造數據。課后的習題是對微課學習的鞏固,讓學生學會應用,課后作業可以是幾道題目、自制思維導圖,也可以是動手小制作。
(三)灌輸式教學
新課改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課堂教學目標,深度學習則是培養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灌輸式”教學以教師一言堂為主,剝奪了學生深度學習的機會,與當今教育方向不符。“灌輸式”微課在微課資源中占很大比例,這些微課是站在教師的角度設計的,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理念不符。教師設計微課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學”入手,試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哪些問題,會如何思考,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留白,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質疑創新的思維能力。
三、 微課的設計要點
(一)短小精悍 符合認知
微課的時間要短。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要短時間內非常集中,微課中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學生觀看微視頻聽課的有效注意的時長大約在8到10分鐘,時間過長,學生的注意力會下降,會被學習以外的內容吸引。當觀看微課過程中缺少有效的思索,則不能實現有意義的深度學習。
微課的內容要精。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對某個核心問題展開深入學習,教師則應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情境時間不宜過長;情境展現的應該是真實的物理現象和場景,內容能直擊課題重點;情境最后能以問題作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和主動思維。
(二)重點突出 難點突破
微課不是課堂的簡單重復,微課著重解決一個核心問題,這就要求課程所選的課題重點突出,如在透鏡學習中“如何畫三條特殊光線”重點幫助學生歸納分析光線的畫法、通過掌握的浮沉知識來制作“簡易密度計”“特殊法測定值電阻”等課題重點突出,學生知道要學什么、要解決什么,這些均是較好的微課課題。
微課不是書本知識的照搬照套,微課是學習資源的有效補充,課題可以選擇對課堂上沒有時間消化的難點進行拓展延伸。如在初三計算專項復習中“效率的計算”“電學實驗綜合”“圖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等課題是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學習和深度學習。
(三)結構優化 生動有趣
深度學習離不開微課結構的精心設計,微課旨在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怎么學”“做什么”和“怎么做”。微課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視頻畫面中一般不出現教師的自身形象,采用畫外音的形式開展微課。有助于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內容上。教師可以在授課一開始給學生展示一張任務單,包括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后練習等,讓學生對任務心中有數。以微課“力的示意圖”為例,設計一下任務單:
設計思想本節微課以問題為導向,先實驗探究直尺的形變程度的影響因素,從而引入力的三要素,再以下落的小球的重力為研究對象,了解力的三要素,學習什么是力的示意圖以及如何畫力的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