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飛

摘 要:文章在新高考背景下,分析新高考語言文字運用模塊考查內容,總結現有的模擬卷此模塊語言鑒賞題試題類型,重點分析學生答題失分的原因,并針對性地給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新高考;語言文字運用;語言鑒賞;失誤點;教學建議
所謂新高考即教育部規定的湖南、湖北等18省2018級高中畢業生所要參加的3+3(或3+1+2)模式的高考。新高考的目的在于以“考改”促進“教改”,糾正高中教育在教學上的偏差,以此實現全面育人的目的。就語文學科而言,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與以往有多大變化,是語文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各地的語文教研基本上以2020年山東卷為方向,隨著2021年1月份適應性考試試卷的出爐,新高考的試卷形式基本上明確。語言文字運用模塊減少了選擇題的數量,增加了文字表述題,特別是語言鑒賞方面的。面對新高考考查形式的改變,教師不僅要深入思考新高考改革改了什么、為什么要改的問題,更要及時調整教學方向,重新梳理重難點,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走出當前高中教育“唯分數論”的誤區,從而實現教育部以“考改”促進“教改”的目標。文章著重研究新高考形勢下,語言文字運用模塊語言鑒賞題的題型以及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 新高考語言文字運用模塊考查內容的變化
新高考語言文字運用模塊的分值仍在20分左右,其考查的知識點涉及詞語的辨析與選擇、句子的銜接與連貫、病句修改、標點符號的作用、補寫句子、語段壓縮等。具體分值和考查形式見下表:
通過上表分析,我們可以發現:2020年全國高考卷、山東卷、2021年1月份的適應性考試卷語言文字運用模塊的考點相差不大;
考查形式的比重變化較大——減少了選擇題的比重,增加了文字表述題的分值,山東卷最為明顯;考題的難度系數增加。新高考方向的試題新增了修辭知識的辨析鑒賞、原句與修改句的效果比較題,而在常規的語段壓縮和概括題型中滲入了句型、句式的考察。
新高考增加語言文字運用模塊文字表述題的分值,有可能是為解數字時代“碎片化閱讀”“短視頻”等現象帶來的學生深閱讀減少、鑒賞力和表達力下降的問題。新的考查形式加強了對學生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運用基本規律的考查,要求其運用基本的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二、 新高考語言文字運用模塊語言鑒賞題型特點
從2020年山東卷、2021年1月適應性考試卷以及各地的質檢卷來看,語言文字運用模塊的語言鑒賞題主要有三種考查形式。一種是對某種修辭手法的鑒賞;一種是原句和修改句表達效果的比較;一種是對對聯、牌匾、題詞等進行鑒賞。
(一)某種特定修辭手法的鑒賞題
修辭手法的鑒賞是語文學科的核心考點,以往的考題多要求學生能夠辨別語段中的修辭手法,并進行效果鑒賞即可。例如,引用這一修辭手法,只要學生能夠指出“引用了……”“從而引出了……”或者“佐證了……”即可得分。而新高考的此類語言鑒賞題往往已經直接給出某種修辭手法的作用,要求考生結合語段對此進行賞析,考查學生結合具體語段的分析概括表達能力,考查得更加深入,也更加詳細。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深入閱讀、細細品賞,并將內在感知化為準確、清晰的語言表述出來。例如,2020年9月泉州市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卷第20題:
引用有引出后文、佐證觀點的作用,請據此對文中畫線句子所用的引用進行簡要分析。(“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盆景是微觀的園林,園林是自然山水的濃縮。)(4分)
此題的參考答案從引出后文和佐證觀點兩方面進行組織,學生一下無所適從,而很多同學會背的引用的作用,題干中已給出,試題考查的是學生把知識框架與具體文段結合的分析概括表達能力。
(二)原句與修改句表達效果比較題
原句與修改句表達效果比較題,其實是一種舊題型。改換句子中某個詞語、調換句子的語序是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語言表現力、感受修辭魅力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只不過放在語言文字運用模塊考查是首次。此類題型放在語言運用模塊考查,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感知其不同并有條理地表述出來,這考查了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對聯、牌匾、題詞等的鑒賞
對聯、牌匾、題詞等語言精練、含義豐富,是語言鑒賞的范本,鑒賞這類材料,可以從它的內容、形式、手法等角度入手。如,2021年濟南市高三模擬卷第22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點評材料中的對聯。(6分)
1959年8月,郭沫若來到濟南,適值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修復擴建,管理部門請郭沫若題聯,郭沫若欣然同意,不久即題聯一副:
大明湖畔 趵突泉邊 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 金石錄里 文采有后主遺風
三、 考生答題的失誤點分析
語言文字運用模塊的語言鑒賞題重點考察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鑒賞評價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學生在答題中的失誤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鑒賞的知識欠缺,分析方向偏離
語言鑒賞知識體系的掌握,是做對語言鑒賞題的前提。部分同學尚未掌握或者尚未牢固掌握語言鑒賞知識體系,在答題時整體性的偏離考核要點,或者考點判斷失誤。例如,2020年山東卷第20題: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原句為: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本題考察的知識點為長短句轉化和句子的銜接與連貫。部分同學誤判原句為長短句結合。故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有了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做題時才能有方向;準確判定試題考點,才能有的放矢,精準答題,提高得分率。
(二)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浮于表面,鑒賞分析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