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 要:高效的數學教學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出假設、解決疑問的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以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思維為教學目標,創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然而,由于教學思維僵化、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部分教師教學時忽略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而一味地以教定教。這樣易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一知半解,進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不利于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文章探究利用“以學定教”理念提升教學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以學定教;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一直以來,提升教學效率都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繞不開的話題和目標。然而,盡管教學效率十分重要,但是受教學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師的教學效率一直“原地不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尚未意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理解、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而是僅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達到分數要求,這易使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對數學學科產生排斥情緒,這又反過來會影響教學效率,形成惡性循環。
一、 以學定教的理念闡述
教育理念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人類認知的提升而不斷完善。從以往的“以教定教”轉變為如今的“以學定教”,便是教學理念完善的具體表現。以學定教是現代教育界中非常重要的理念,指的是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比如,當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關的數學知識時,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相切”概念,數學教師應該著重講解外切的概念,盡量讓班級大多數同學都能理解;又或者教師可以偶爾將教與學的位置對調,讓學生提前預習知識并進行授課,教師聽課并做出點評,從而準確了解學生學習數學時的難點。
相比于傳統的以教定教的教學活動,以學定教的模式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比如,在以往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完成數學教師布置的任務;如今,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理解一些深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和應用復雜的數學公式。可以說,數學教學活動不再是數學教師單方面的行為,而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行為。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地調整教學計劃。因此,以學生基本情況為教學依據的“以學定教”,更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更能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
二、 以學定教的基本內容
教學活動不等于課堂教學。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應包括課前、課中、課后活動。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所以,數學教師踐行“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也需要圍繞課前、課中、課后活動。因此,筆者將針對每部分的教學活動,詳細闡述以學定教的內容。
(一)調查學情,開展備課活動
部分教師在備課時,會根據具體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比如,教師會根據本學年的教學任務,確定下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數學知識,再制定相應的教案。此種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在固定的教學時長內完成數學知識的傳授,卻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一節課45分鐘之內,教師教完了某一節的數學知識。不過,由于此節知識理解難度高,許多學生對知識點一知半解。因而,教師有必要改變備課習慣,不再僅以教學計劃為備課依據,還應著重調查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比如,備課之前,教師可與成績差、中等、優秀的三類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重視學生,調整授課方式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非一句口號,而是需要真正落實于教學活動中,改變曾經不合適的授課方式。比如,將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學生講教師聽的模式;將學生被動完成任務,變為學生自主布置任務等。學生作為具有能動性、想象力、思考力的個體,可適應多種教學方法。因而,為了長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了探索更有效果的授課方式,數學教師可運用多種授課方式,并確定每一種方式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在正確的時間節點采取合適的授課方式,進一步縮短固定教學內容的教學時長,實現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比如,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結合費曼學習法。
(三)注重效率,鞏固教學效果
當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后,還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用于課后管理,鞏固好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上一節課學生的表現如何?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一知半解的知識?更喜歡哪種教學方式?這些問題都是教師課后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教師能夠順利回答出此類問題,便需要根據問題的答案,確定下一節教學內容,選擇更有效率的教學方式。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批閱學生的課后作業發現,學生能夠順利解決簡單的方程,但卻難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生活應用題。根據這一發現,教師需在下節課中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應用題,而不僅僅教學生解方程的技巧。
三、 以學定教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
以學定教有著以教定教沒有的優勢,不僅有利于教師提升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過,唯有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才能讓以學定教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針對數學教學活動運用以學定教理念。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出于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聽課。但是,出于人類的天性,多數學生只會對與自己喜歡的數學知識感興趣。也就是說,多數學生的學習行為充滿了“功利性”,當學生面對能改善實際生活的知識時,更愿意靜心學習,而對于“無用的知識”,更多時候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所以,數學教師應該跳出知識的抽象層面,盡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建立起聯系。因而,數學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案例,進而創造出一個富有生活、故事氣息的學習情境。
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統計圖的選用》一節教學為例。2020年我國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教師可引入與人口相關的熱點話題,激起學生對統計圖的興趣。如,“結合前面六次的人口普查結果,你們能說出我國的人口變化趨勢嗎?”問題提出之時,學生舉手踴躍回答。有同學說:“總人口一直在增加”;也有學生說:“人口總數增加的速度變慢了”。隨后,教師問到“這些趨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呢?”學生回答了“朋友越來越少、可以住大房子”等答案,瞬間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利于激活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