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
摘 要:隨著大語文時代來臨,閱讀已經成為各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閱讀教學基礎方法,讓小學生學會運用不同閱讀方法進行文字閱讀,使其在海量閱讀中提高自身閱讀水平。文章將以小學生閱讀環境現狀為著手點,通過營造閱讀環境、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創設優質閱讀情境等教學策略,讓小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教學指導下喜歡閱讀、熱愛閱讀,為學生今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個性化;閱讀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使學生在原有閱讀習慣上,通過教師引導掌握更為高效的閱讀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創造力,增強學生閱讀感悟,使其在閱讀過程中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其感受閱讀的快樂,讓閱讀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以便學生在博覽群書中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
一、 小學生閱讀環境現狀
當前,文字媒體傳播形式在互聯網影響下發生巨大改變,這使得人們閱讀的載體由最初的紙質書籍逐漸轉變成電子書籍。自瀏覽器閱讀模式開啟以后,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當下閱讀的流行趨勢。該種閱讀方式的優點在于閱讀者可以快速了解該篇文章的內容,滿足當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然而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則在于閱讀者無法從淺顯的內容中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容易使學生受自己的認知局限性影響而人云亦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間中流露的情感,以便學生在今后閱讀中具有深度閱讀意識。
全民閱讀時代來臨,我國圖書市場各類書籍過于混雜,使得閱讀者在書籍辨別上存在極大困難。教師在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應以課外閱讀興趣為導向,以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拓展認知視野,提高接受知識能力。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對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弱,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容易受漫畫、武俠小說、言情小說迷惑,這些均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前,小學生閱讀缺少主題性的閱讀形式,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自大語文時代到來以后,許多家長充分意識到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書籍時,家長卻未能以興趣為孩子閱讀著眼點,也未能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的家長盲目認為四大名著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便在小學生剛入學階段帶領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然而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不能對四大名著所描寫的內容進行理解。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失去閱讀興趣,甚至對書籍閱讀產生厭煩心理。還有的家長在為學生選擇書籍時,大量購買作文選之類的教材書,致使學生閱讀的內容過于淺顯化,未能讓小學生在閱讀中予以深入思考,最終阻礙小學生思想認知。為此,教師應圍繞當前小學生閱讀現狀,提出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二、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策略
(一)營造良好閱讀環境,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整個課堂教學流程中起到引導作用,在為學生講述閱讀方法的同時,還要做好閱讀導向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學生、語文教材三者之間進行情感溝通交流。為此,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減少對語文教案的依賴,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同語文教材進行對話。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應打破傳統教學束縛,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熱愛閱讀。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時,許多學生未能對個性化予以正確理解,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個性化閱讀就是自己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個性化閱讀,教師還應在班級中組織活動,讓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個性化閱讀的認知,并在溝通交流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糾正學生對個性化閱讀的錯誤認知,以便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時應借助當前新型教學方法,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以便學生在該種氛圍中討論探究,在拓展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質疑、敢于質疑,以便使學生在閱讀時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除了注重課內閱讀以外,還應在課外閱讀中發動家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以便學生在同父母進行親子閱讀時,能夠將原本枯燥乏味的閱讀內容轉變成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注重學生課堂主體,培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
由于小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注意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依照小學生性格特點為學生設置學習內容。倘若小學生閱讀領悟能力較強,教師布置閱讀任務時應讓學生不斷探索,鼓勵學生張揚自我個性。倘若學生閱讀領悟能力較差,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時,應為這類學生選擇較為簡單的學習內容,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當中。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時,教師還應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個性化閱讀。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課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片段進行閱讀,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閱讀該段文章之后的感受,該種教學形式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還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將閱讀學習視為一種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應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借助提問教學法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緊緊圍繞教師授課思路進行思考,避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出現注意力
分散的情況。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應圍繞漓江水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提問,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借助文章中的語句,找出有關漓江水的特點。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給予鼓勵,避免打擊學生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問題式引導,學會讀書,掌握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