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摘 要: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必須要有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動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的配合需要紀律來約束,就是說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
關鍵詞:嚴格;有效教學;課堂教學
一堂課45分鐘,分分鐘有效益很難,但是多數時間有效益應該不難。向時間要效益,向課堂要效益應該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要,該怎么要,筆者就此話題展開研究。
一堂課要有效果,最主要的還是學生要認真聽課。要讓學生認真聽課,一般說來無外乎讓學生聽話或者喜歡教師兩種情況,但兩者都不容易做到。就筆者教學經驗來講,讓學生聽話相對容易些,但是也要看教師在班級實施的教學策略。簡單地說,學生也是要看實際效果的,這個效果包括班級紀律規范和學生成績,所以兩者經常還是結合的。下面就筆者的教學實際來談談如何開展一堂“嚴”而有效的課。
一、 “嚴”字當頭
青春期的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處于一個不穩定發展狀態,思想波動大,在課堂上有些學生專注度不夠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課堂管理,嚴格要求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是想嚴就嚴,而是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學生。首先是紀律規范,上課伊始必須開宗明義,絕不允許學生自由散漫,隨便插話,說話聊天等違規行為。一旦發生違規行為立刻制止學生,并且馬上做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上課的紀律必須嚴格遵守。只要有違紀,就有重申紀律的必要。逐漸地學生會養成習慣,知道違規行為不可以有。一旦學生違規馬上教育,讓學生遵守紀律,教師才能集中精力解決學習問題,而不需要把精力放在維持學生紀律上。學生遵守紀律是開展良好課堂的保障,而良好紀律行為是開展一堂有效課堂的前提條件。任何教師開展有效課堂必須首先解決學生的紀律規范問題,而且紀律規范必須從上課的第一天開始,否則在隨后的教學中必然會出現難以預料的情況,教師將窮于應付,精力分散。如何能夠集中精神解決學習問題呢?過去筆者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產生過誤區,認為學生天性愛動,不應泯滅學生天性,所以對學生的出格行為采取溫和方式,經常是略微教育,而不是想方設法采取措施解決這種問題。這一認識誤區的結果是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成績不理想,而且學生最終也沒有感謝教師,因為他們沒有獲得應有的成績,沒有獲得他們期望的成就感。這與筆者當初設想的,應該讓學生獲得與學生天性相適應的教育結果相反,學生沒有體驗到成功。雖然他們不會說,但是他們沒有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的遺憾已經夠讓教師反思了。
筆者現在反思,首先想到的是嚴,嚴中有愛當然是最好,沒有愛至少也要有嚴,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只有嚴格才能讓學生遵守紀律,才能讓學生認真聽課,認真學習,獲得與學生水平相應的成績,進而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在物質世界比較豐富的社會里,精神財富彌足珍貴。只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才會敬佩教師,才會更認真地學習知識。這樣的轉變是細微的,有時候是微不可察的。教師需要有足夠仔細的洞察力,一旦觀察到學生有轉變,需要立刻指出學生的轉變。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步步引導學生走上學習的正常軌道,引導到教師想要學生走的方向上來,使學生由不學習或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良性的教學課堂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效課堂不就是良性的教學生態的基本表現方式嗎?不就是教育工作者終身所追求的目標嗎?在學生學習態度轉變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嚴”出發,引導與激發這份來之不易的“學習心”,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幫助,用學生能更好理解的形式,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二、 “嚴”而有法
嚴格不是蠻干,不是通過言語責罵學生。嚴要有規范,學校、教師對學生有嚴格要求,教師對自己也應該有要求。學生嘴上不說,如果教師自己嚴而不要求自己,學生心里會有意見,會對教師反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長遠來看也不利于教學成績的提高。雖然家長和教師都會強調要把教師和所學科目分開對待,但學生就是喜歡哪個教師,就喜歡哪門學科。這是每個教師無法避免的事情,教師不能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至少也要做到學生不討厭自己。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心理學,關注不同時代學生的不同特點是必須的。每一個時代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他們對事物的思考是不同的,教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維來對待每一屆學生。一般來說,大體上每一屆學生都有對教師和事物有不同意見。最好是針對每一屆學生,研究學生特點,重新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以此來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來說,言而有“法”,當然是有法可依。這個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方法的法,這個方法還是帶有一點規則的法。例如,可以直接采用校規和中學生守則的內容,作為班級“執法”依據,也可以根據自己班級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規則。當然,教師需要經驗,對于一般學生都會犯的錯誤教師要善于總結和記錄,在制定此類條例的時候,需要盡可能考慮到位,彌補因條例缺失而缺乏“執法”依據。條例也是需要不斷修改和完善的,需要教師有耐心,細心做好資料的積累和總結工作。學生所犯錯誤類型是基本相同的,包括他們在學習上所犯的錯誤大多也是類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問題也不復雜。教師還是需要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決他們關注的問題,試圖從學生角度來考慮問題,一旦教師所采取的方式是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學生自然會很好地配合解決。有些問題不需要教師講,學生知道教師的一貫做法后,他自己會配合解決,前提是教師所用方法是學生可以接受的。
在這過程中,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做到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他們,絕不能放縱,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要及時批評指正。對于一些比較固執的學生,一味地打壓和強制的命令,只會加劇師生矛盾,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教師一方面要嚴格要求他們,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關愛他們,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而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取得進步時適時表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