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盈
摘 要: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并對我們的思維、學習造成影響,所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是各行各業得到發展的主要手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肩負起更艱巨的任務,實現對閱讀教學的創新,促使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從而推動學生的發展。文章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口,提出相應的創新和實踐策略,旨在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實踐;創新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理念沒有及時更新
在重素質教育的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理解、欣賞、思考等多方面個人能力上的培養,同時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告別被動,能夠主動閱讀、喜歡閱讀,擁有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能力。可見,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了要求,只有實現對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和迭代,才能有意識地對以上教學要求進行實踐和落實。但是從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授課情況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調整,由于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及時的迭代,教師對課堂創新的認識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將多種形式的方法引入課堂中,看似課堂活躍度比以往高了不少,但是整堂課上教師都注重對方法的應用,卻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思維活力,導致學生沒有與閱讀文本有深入的交流,缺乏一定的思考,最終影響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因此,想要實現閱讀教學的創新,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更新自己的閱讀教學理念,以此來提高閱讀教學理念與學生身心發展實際需求的契合度,這是實現閱讀教學改革獲得成效的基礎。
(二)閱讀教學目標沒有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開展的第一步,對教學活動的流程和效果有著指導和檢測的作用,隨著新課標三維目標的確定,很多教師都開始將閱讀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面上的內容,但是最終教學目標的設定并沒有發揮實際作用,導致閱讀教學目標僅流于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盲目抄襲。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是建立在對教材內容的充分研讀和思考的基礎之上的,而很多教師忽略了對教材的研讀,直接將重點放到了教學上,所以設計教學目標時直接抄襲教參上的內容,沒有切合實際教學,導致最終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需求嚴重不符。第二,目標抽象。這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教學目標具有層次性、特殊性和具體化的特征,太過于抽象的教學目標既不符合其本身的特征,也無法促使學生收獲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開國大典》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會設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從表面上來看是對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的體現,但是實際上卻過于抽象,無法通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檢測目標是否順利達成。
(三)閱讀教學內容蒼白、泛化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上存在蒼白和泛化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教師所選的閱讀教學內容有廣度卻缺乏深度。大部分教師為了更好地落實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除了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以外,還會為學生選擇課外的一些閱讀素材,雖然學生的閱讀范圍和廣度得到了拓展,但是教師卻沒有對課外閱讀素材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導致最終所選的素材內容與教學內容嚴重脫節,并且與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不相符,不僅達不到想要的閱讀教學效果,反倒增添了學生的閱讀壓力。第二,學生沒有自主選擇權。很多語文教師或多或少都會為學生介紹一些閱讀書籍,以此來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但是大部分教師推薦的書籍都是經典名著、優秀文學類的作品,故事類、科幻類的基本不在教師的選擇范疇。而學生往往更偏愛這些不被教師認可的文章和書籍上。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安排的閱讀內容,導致閱讀的主動性并不高,甚至有學生會非常排斥閱讀這些類型的書籍,進而阻礙了學生達到新課標規定的閱讀量。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
(一)實現教學理念上的創新
新課改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發展到今天,是因為其教育理念在不斷進行創新和迭代,才能滿足時代對其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更要立足于先進的教學觀念和創新的教學理念,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不斷的更新和迭代,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對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和新課標有充分、深入的研讀,以此來豐富自身的閱讀教學專業知識,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其次,要學習與教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如最近發展區理論、多元智力理論等,只有這樣才能切合學生實際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最后,擁有超高的執行力,無論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都是要在實踐中得到驗證的,所以擁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還要將其應用到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用的誤區,明確改善和調整的方向,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
(二)設計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我們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環節的安排,都是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既是用來檢測教學活動成效的主要依據,也是用來指導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參考,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設計出更加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學計劃的穩步實施,進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設計教學目標。新課標明確規定各科教學需要設計出三個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重視三維目標的設定。以《竹節人》教學目標的設計為例:第一步,教師要對教材內容有深入的研讀和探索,挖掘出其中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從而設定符合學生實際發展情況的三維目標。第二步,設計三維目標。知識目標上:通過對本課文的學習,能夠準確地讀寫出“頹、豁、疙”等29個生字,并會寫“疲倦”等18個詞語;過程與方法上: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能夠運用合理的閱讀方式,準確地體會文章中作者語言夸張、幽默的特點。情感態度上:通過講述童年喜愛的游戲,品味自己童年生活帶來的感受。通過三個層面的目標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要求,既明確了閱讀的教學目標,又體現出了目標設計的層次性。其次,教師要遵循教學目標的特點,設計目標時要突出目標的具體性、層次性等內容。以目標的層次性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年段的不同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低年級的學生要能夠準確地朗讀課文;中年級的學生要能夠實現文章的默讀;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再增加速度上的要求,根據文章篇幅設計相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