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閱讀教學,有效的閱讀教學不僅要讓高中生學習和把握閱讀技巧、認知進一步拓展,還要實現對高中生的情操進一步陶冶的目的。隨著我國高考制度不斷的、深入的變革,高考語文試卷中出現的閱讀題型越來越多樣化,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高中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閱讀基礎,還要具備靈活的思維。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日程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學,要引導高中生進行自主閱讀、創造性閱讀,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策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持續推進,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聯合互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展示的過程。高中生已經具備了閱讀能力,但是需要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才能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內涵,但是教師不能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理解,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閱讀教學。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教師引導不當、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不利于高中生閱讀效率和效果的提升,甚至會造成高中生抵觸閱讀學習心理,不利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 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重視閱讀積累語文知識,忽視培養高中生語文能力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是把重點放在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上,要求高中生掌握閱讀材料中所涉及的語文知識,不重視高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高中生閱讀《我與地壇》
這篇文章時,大多都是讓高中生閱讀這篇文章,然后要求高中生做課后習題,然后教師圍繞這些習題對文章進行講解。當把這篇文章講解完以后,高中生只是機械的對文章中的知識內容進行了把握,學生也能了解文章中作者和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感,但是卻不能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和閱讀技巧,也就不能在閱讀相似文章的時候得心應手,也就不能提高高中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模式落后,枯燥的教學不能激發高中生的閱讀興趣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依然比較單一、枯燥,大多數教學模式都是高中生先自主閱讀,然后語文教師講解。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激起高中生閱讀的興趣,課堂氛圍不活躍,高中語文教師的壓力也非常大。高中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主導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高中生只是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這樣造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大多都停留在文章的表面。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中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和把握,但是由于高中語文教師沒有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也就不能引導高中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這樣對于語文學習能力強和語文素養高的高中生來說,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嚴重的打擊了這部分高中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改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突出高中生閱讀學習的主體地位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更多的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點對高中生的答題思路進行訓練,教學目的是高中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導致高中閱讀教學課堂沒有活力,高中生不能領悟文章的內涵,逐漸的打消了高中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高中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要從高中生角度出發,要對高中生對具體的文章、具體的文字的獨特見解和感悟給予充分的重視,引導高中生把自己的見解和作者的文字表達結合起來,分析和作者存在的相同見解,然后在分析出與作者存在的不同見解,這樣才能促使高中生對文章進行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高中生閱讀《胡同文化》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為高中生布置自主閱讀這篇文章的任務,然后組織高中生將自身的見解和感悟進行分享和交流。這時候,有的高中生會對小時候的經歷有深入的見解和感悟,有的高中生會重點體會作者擔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留存情感,有的高中生會對家鄉的發展有著更深的體會等等。高中語文教師要對高中生這些獨特的見解和感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然后要求高中生在文章中尋找作者表達自身情感的詞語和句子,如“無可奈何”“毫無生氣”等,把這些情感準確表達的詞語和高中生對文章的獨特見解結合起來,這樣高中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
高中生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高中語文教師要根據高中生的實際閱讀學習情況,制定相適應的閱讀教學模式,把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閱讀教學中。這樣從高中生的角度來說,能激發起學習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把高中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從高中語文教師的角度來說,能讓教學活動更好、更順利地進行,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高中生閱讀《祝福》這篇文章的時候,高中生可能既沒有作者的心境,也沒有體驗文章中描述的生活環境,他們不能自主地對這篇文章進行真正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而語文教師單調的知識講解也是做到這一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把多媒體引入這篇課文的教學講解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對情境進行創設,把文章中所描繪的畫面,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圖像課件;選取相適應的背景音樂并和課文朗讀結合起來,制成聲音課件;之后,利用幻燈片把圖像課件、聲音課件、文本課件合起來制作成多媒體幻燈片課件,并把能讓文字和聲音同時出現的動畫效果加入其中。這樣的多媒體課件應用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能同時把高中生的視覺和聽覺調動起來。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的朗讀,加上直觀的圖片,能為高中生創設與文章相適應的情境,讓高中生感同身受。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把設計好的問題制作成幻燈片課件,讓高中生在情境中去思考、去找答案,高中生通過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探究,能逐漸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當然,高中教師也要對高中生出現的疑問進行引導,幫助高中生找到答案,從而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