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麗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的是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為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構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限制,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生活、社會與自然,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創造精神與探索精神的發展。文章主要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建構與實施進行分析與探析,并提出幾點筆者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建構;實施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成為其改革的重要內容,并成為小學階段必修的國家課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不等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著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采用將學生實際生活、社會、社區等融入實踐活動中的方式,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取直接經驗,并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探究意識與創造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構與實施,能夠讓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實現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并對問題進行解決,在此過程中,不管是學生的思考,還是對問題的探索都是主動進行的,有利于學生思維與探究能力的發展;其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化特征,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與他人的友好相處,建立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最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所以,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便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建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建構主要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基礎性實踐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基礎性實踐活動是其最開始階段,是整個實踐活動實施的初期環節。基礎性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周邊的生活環境以及家庭實踐中獲得最基本的生活經驗,為此,此環節必須要求學生親自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以便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考察、實驗、探究等方式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獲得生活的直接經驗。基礎性實踐活動簡單易操作,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實踐活動,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認知與理解。第二,自主性實踐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第二環節是自主性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的中間環節,通過讓學生在指定領域或者非指定領域中以實踐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自主性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將貫穿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所以,此環節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心,學生通過運用綜合知識對社會的各個領域的各方面以調查研究的方式來增加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在此過程中還能實現對學生調查研究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社會中的社區服務、公益性活動等可以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文體類的活動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散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第三,開放性實踐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開放性實踐活動屬于較高層次的實踐類活動,實施的主要目的便是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基礎,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而在此活動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創造性表現,以便促使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對活動目標進行把握
對于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必須要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目標為基礎,并采用將總目標進行逐一細化與分解的方式來與小學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相適應。小學低段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往往都比較活潑好動,對外界充滿好奇,但是在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容易偏離活動目標,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教師一定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進行整體把握,以便確?;顒訉嵺`的有效性。
首先,制訂與學生年齡相符的活動目標。對于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活動目標不能太大,而是要更加具體化,以便學生的理解與活動的落實。例如,實施問題解決類的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將活動目標設定為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能夠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并根據問題開展分析,使用簡單工具進行觀察、操作與實驗等,并最終以圖畫、符號、文字等方式來對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行表述。
其次,活動目標應以簡單易操作為主。小學低段學生的能力還不完善,所以,教師對活動目標的設置應以簡單易操作為主,以便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探究中,進而實現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以“我們喜歡的動畫片”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教師便可以將活動目標設置為以制作圖表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進行分類整理,并對他人喜歡的動畫片進行訪問與整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最后,將目標分層,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將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能力、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將目標分層,可以將活動的目標更加清晰,與學生的階梯式、螺旋式的認知規律相一致。
(二)對活動主題進行設計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依據應多樣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與開放性等特征,因此,對于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依據應該多樣化。對于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教師可以將決策權交由學生自己選擇,以便活動的主題與學生的興趣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依據本校特色和學生特點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自主研發,或者依照《綱要》推薦的活動主題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來選擇活動主題,避免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隨意性。其次,活動主題應面向全體學生。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活動經驗都處于有限階段,因此,教師在對活動主題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便活動主題能夠面向全體學生。例如,以“生活中的標志”為主題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合,又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來積累活動經驗,進而培養學生在生活實踐活動中的觀察能力。最后,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確定活動主題。小學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對此,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保護,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來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愛好,又能夠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