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阿聰
摘 要:數學課程是一門以學生邏輯分析思維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各種“理”的產生和應用。在日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基本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理”的聯系,完成說理課堂的教學過程。深度學習是基于學生理解基礎之上的有效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只有實現以深度學習為教學目的,開展說理教學,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為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數學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開展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理清各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完成說理教學的整個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實現深度學習的目的。文章立足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首先簡要論述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說理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以課程教學實踐為出發點,進一步闡述了深度學習下說理課堂的教學策略。
二、 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重點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著轉變,現代化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這一教學形式的轉變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學生學習而言,數學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吃透數學知識的本質,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將數學知識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就相當于理解了數學問題的本質所在,可以為后續課程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數學說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檢驗學生自己的答題思路,同時也可以在說理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邏輯思維中的不足之處,在不斷的反思中完善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構建過程。除此之外,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還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優勢:首先,說理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形成過程一般都是按照形成表象——語言內化——抽象概括的思維程序進行的。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話將其中的道理“說”清楚,學生則可以準確地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自己理解的內容,既能夠檢驗學習質量,同時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其次,數學說理課堂的教學可以強化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和發展。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所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邏輯思維的形成過程與語言應用密切相關。學生在“說理”的過程中就是思維在腦海中快速運轉的過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而言,由于自身年齡因素的影響在學習數學概念、性質以及相關的運算法則、公式時很難準確地掌握其本質內容。借助說理課堂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的例題解析,指導學生在積極參與說理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聯系,杜絕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提高邏輯思維的分析能力,進而帶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步提升。
三、 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說理興趣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學生有序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日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通常會采用多種教學策略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往往是這種多樣化的教學設計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說理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過度地注重“說理”活動的設計,忽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只是為了“說理”而說,但是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進而影響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诖?,在深度學習下的數學說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為學生制定明確的說理學習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提高學生說理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整數”這部分知識內容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然后再通過說理課堂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周末小明和兩個同學去公園放風箏,假如每個風箏3.6元,那么小明三個人一共需要準備多少錢呢?請列出乘法算式。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都能夠給出3.6×3的數學算式,但是由于算式中有小數,學生都不會計算。此時,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是36×3,大家會計算嗎?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很快就計算出了36×3=108。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嘗試總結有小數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積極參與說的過程中逐步落實教學活動,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新舊知識結合,激活學生說理依據
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之間通常都會存在密切的聯系,舊知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帶動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說理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對舊知識的探究欲望,奠定良好的說理基礎。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舊知識入手找尋說理的依據,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帶動學習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融合,借助舊知識的基礎激活學生說理的依據,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入手,引發學生對舊知識的積極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新課內容。在面對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問題,學生一時都沒有解題的思路,此時教師就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在小方格的背景下展示平行四邊形圖形,請學生思考一下在剛接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時是怎么計算面積的?在教師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們紛紛回答道:“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苯柚嗝襟w課件的演示,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的方法轉變為規則的圖形,在引導學生“說理”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完成了說理的過程,無形中鍛煉了學生數學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