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漢山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嘗試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文章以數學課堂教學為中心,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在建設數學生活化高效課堂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110-02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學科內容更加抽象復雜,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課堂上口頭講解的方式,就會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構建數學生活化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一、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切實體現其實用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引入生活化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學的目標。其次,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數學課堂,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解決問題時獲得成就感,以此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還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提升。最后,在數學教學中,生活案例的運用,能使抽象的數學變得通俗易懂,進而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心里喜歡數學、愛上數學。
二、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
有些教師由于自身觀念的落后,不能積極展開生活化教學實踐,最終導致課本和生活素材相脫離,進行實際練習時也不重視生活化教學內容,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2.教學流于形式化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過于追求生活化素材,對于該教學模式的內涵理解不清,并不能從生活素材中提煉數學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一些誤區,如將數學教學活動單純理解為生活中的游戲。在這種情形下,雖然教學氛圍很熱烈,但是根本不能提高教學質量。
3.忽視生活化課堂的延續
數學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課堂教學只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并不能代表整體教學。然而,有些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錯誤地將課堂教學和生活化教學等同起來,在學生解決課下的實際生活問題上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只重視在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忽視了生活化課堂的課后延伸。
三、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更新理念,挖掘生活化教學本質
現階段,部分數學教師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存在著明顯不足,表現為不能正確認識生活化教學的內涵,無法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清晰認識,導致生活化教學模式變得形式化。面對這一現狀,首先,教師必須要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不再將教學局限在教材或教室中,要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并在生活中提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的生活素材,以此作為生活化教學的突破口。其次,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其內涵,明確生活和數學的關系,同時靈活使用生活化內容,給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形象化處理抽象的數學知識,便于學生更好掌握。最后,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融入一定的生活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應用能力,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
2.結合教學內容,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時候,要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事物出發,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激發數學學習興趣。以“各種圖形”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述圓形的時候,就可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日蛋糕、車輪創設情境;在講述三角形的時候,就可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三明治、警示標記牌來進行教學等,促使學生在常見的情境中,感知各個圖形,了解其特點,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3.基于生活原型,開展合作探究
數學源于生活,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生活原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無處不數學,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進行“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給其布置課前任務,每組成員制作長方體紙盒并帶到學校來。課堂上,學生理解“表面積”的含義后,由小組長帶頭測量紙盒長、寬、高,記錄數據進行計算,從而得出結論。如長為a,寬為b,高為h,長方體表面積為S,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S=2(ab+ah+bh)。隨后,教師給各學習小組下達任務,讓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走到教室外,分別尋找長方體物品,測量過后按照上述公式計算該物品的表面積。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魅力,激發學生興趣,消除腦海中對數學枯燥乏味的錯誤認知。
4.運用生活化語言教學,打造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立足于數學這一學科的特性,將數學語言生活化,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數學知識。具體來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富含生活化內容的數學語言,引導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生活化語言中,掌握數學知識。以“時針、分針、秒針”教學為例,為了實現教學生活化,教師就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改編,使其成為一個生活化的順口溜:快速奔跑是秒針,個兒高挑身材棒;緩慢走路是時針,個兒矮小身體胖;不高不矮是分針,中等速度是榜樣。如此一來,就會使得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5.課后練習生活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在這一過程中,感知數學的價值。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要改變傳統的課后練習模式,遵循“生活化”教學理念,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給學生布置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并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克與千克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的時候,就可準備幾種不同的秤,要求學生帶一些實物,結合需求選擇所需要的秤,稱出其質量。如此一來,就能通過生活化的練習,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結語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教師要打造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還應深入研究新課標所提要求,充分認識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以確保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爾水.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8).
[2]沈紅珠.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6(09).
[3]李德莉.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2).
[4]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