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北方;城市;園林植物;凍害
適宜的溫度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當溫度降低時植物生長緩慢,當低于植物耐受溫度時,植物會出現損傷,甚至造成死亡。如何降低北方城市園林植物凍害程度,是提升城市景觀的一個重要措施。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植物冬季防寒技術逐漸提高,防寒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但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季嚴寒,園林植物的防寒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到位,導致不少園林植物因凍害而影響到生長,嚴重的可導致生長能力的喪失。本文結合北方城市實際,對園林植物凍害的影響因素及防凍措施進行分析,以期為城市綠化提供參考。
植物的抗寒力主要受自身基因的控制,不同的樹種對外界的抵御能力有所差異,一般來說,相對于引進的外來樹種,鄉土樹種的抗凍能力更強。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不同器官組織,其抗寒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正常情況下,植株生長態勢越好、越成熟,其對凍害的抵抗能力就更強;相對于代謝活動活躍的部位來說,正處于休眠狀態的部位有更強的抗凍害能力。此外,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溫度下降的速度越快,植物凍害發生的程度也就越重。植物發生凍害后,溫度緩慢回升的情況下植物受害程度輕于溫度急劇回升的情況。低溫持續的時間越長,植物受到凍害的程度越重。一般全冠栽植、反季節栽植、大樹移栽的苗木抵抗凍害能力弱,發生凍害的程度越重。在叢植、片植、群植等各種栽植方式下,受害最為嚴重的為孤植方式。種植在北坡、土壤瘠薄、風口、干旱環境下的植物凍害發生程度比其他區域更重。
2.1 抗寒樹種選擇
要提高植物對寒冷抵抗能力,一條有效的途徑即為培育出具有較強抗寒能力的品種。選育的方法有芽變選種、實生選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生物技術育種以及通過抗寒性強的砧木品種培育新的抗寒品種等。通過引種、馴化、育種等,可使植物的適應能力提高,促使其對凍害的抵抗能力增加。在栽植苗木之前,需要對苗木的生物學特性、栽培適合區域、耐受的極端低溫以及低溫頻率等進行充分的考察,結合實際情況引入適合的苗木類型,確保做到“適地適樹”。種植苗木時要進行標號定向,如果苗木的樹干較彎,則要將彎向朝向當地主導風的方向。
2.2 加強養護管理
春季加強肥水方面的管理,促使樹體積累很多的營養物質,長勢健壯,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進入秋季后,要對植物的灌溉排澇進行合理的控制,適當施入磷鉀肥,勤鋤地,深耕土壤,對林間土壤結構的改善有較好的效果,使枝條的營養生長盡早結束,促使植物枝條組織充實、增加木質化程度。晚秋季節后,植物進入休眠期到土壤封凍之前這段時間,澆水一定要灌透,確保越冬期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此外,還兼有冬水春用、避免春旱發生的作用,還可以使土壤導熱性增強、保持根系溫度的相對穩定,且不會因為溫度的驟然變化而導致植物發生凍害現象。
2.3 培土保溫,澆返青水
剛進入春季時空氣中溫度升高較快,空氣比較干燥,此時植物有較大幅度的蒸騰作用,水分散失量大。此時土壤化凍較慢,根系水分吸收有一定難度,難以提供植物生長的水分需求,導致植物的干枯。為了有效地緩解外界氣溫的變化對植物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進入冬季之前,需要采取根系培土等措施,剛進入春季后及時澆水,對減少植物生理性干旱的發生有明顯的效果。
2.4 樹干涂白
北方地區的冬季雖然非常寒冷,但是白天特別是中午時間,溫度相對較高,晝夜的溫差比較大,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對植物進行一定的保溫措施,如對樹干進行涂白,以在晴朗的天氣里反射陽光、避免植物體內白天溫度過高,降低白天、晚上植物體內的溫度差,避免過大的晝夜溫差而導致植物發生凍害現象。此外,樹干刷白還可以對主干上縫隙中的蟲卵等起到滅殺效果,降低翌年林間蟲源基數,為翌年樹體健壯生長打好基礎。
2.5 主干穿衣
北方地區,冬季的溫度非常低,可采取草繩卷干或稻草包裹主干的方法,對避免冬季樹木發生凍害有明顯的效果。為了促使植物的安全越冬,可以適當采取修剪、澆透越冬水等措施。植物進入休眠期后,結合實際情況對樹干上的枯萎枝條進行修剪,使樹木抵御風雪的能力有所提高。整體來說,冬季土壤中的溫度、濕度條件維持在較為適宜的范圍,有助于降低植物的凍害程度,為植物翌年春季健康生長打好基礎。
城市的美化離不開園林植物配置,如何提高園林植物的成活率,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下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是園林綠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做好北方城市園林植物凍害防治工作,提高植物越冬率,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作者簡介:高明娟(1975-),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