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婧
摘 要:問題意識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是重要的,問題意識可以幫助學生良好思考,勇于實踐,積極探究,對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本文介紹了教師在課堂中通過課堂革新引導學生培養問題意識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實踐能力;深度學習;問題意識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育革新的方向得以明晰。在時代大背景下,隨著社會機遇與挑戰的不斷增多,對于新時代的逐浪者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只有緊跟時代、把握機遇,才能在時代巨變的今日迎接挑戰。故而,在新時代教育改革中,教師決不能僅懷抱傳遞學生知識的觀念,還要引導學生意識,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全方位的全面發展人才。那么,面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如何在教好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問、培養問題意識、鑄造創新能力,是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的問題。
一、動手實踐,開拓思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教師而言,實踐是引導學生提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力武器。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生注意到一些自己在日常狀況下忽略或不曾關注的問題,從而產生“為什么”的疑問、“它的原理是什么”的猜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后勇于思考,并在遇到類似情況后能夠快速反應,在觀察能力提高的同時切實從自身出發,發現問題,動手實踐、解決問題,開拓自己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這一部分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利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七巧板的多種多樣的玩法,其中可以包括正方形是怎樣變成兩個三角形的,如何利用多個圖形拼出一個較大的完整的常見圖形(如長方形等)。接著,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七巧板下發到每一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七巧板的拼接和交流。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圖形的拼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不同形狀的七巧板來進行相同的長方形的拼接,在學生拼接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圖形可以拼出一樣的圖形,是不是所有的圖形在數量足夠的情況下都可以拼出一樣的圖形。其次,學生自由組合,隨機拼接。在這一階段,可以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圖形的拼接,還可以將所拼到的圖形畫在紙上,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構成圖形的七巧板的形狀,思考構成圖案的要素有哪些,是如何判斷的。
這樣,學生通過實踐對一些常見的圖形有了深刻了解和體會。不僅如此,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養成思考為什么的習慣,在與小組成員交流時了解他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開闊自己的思維視野,多思考,在實踐中發問,在動手中探究。
二、課堂游戲,快樂掌握
課堂需要有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在拉近與課堂之間的距離,產生歸屬感的同時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在放松的環境中學生才能自在輕盈地思考,才能自主探究,勇于發問。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入課堂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輕松的氛圍,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在輕松中自我思考,大膽提問。
例如,在《表內乘法》這一部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游戲與知識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小組,來進行一個快問快答的游戲。一個學生通過拍桌子的方式產生節奏感,并喊道:“九九乘法表呀,五九——”另一個學生快速回答:“四十五。”再由這位學生進行提問,另外一位學生進行回答,這樣循環往復進行練習。接著,教師可以以全班為單位,按照座位的次序快速進行游戲。在這一游戲中,學生依次數數,在數的過程中可以跳過任意一個數的倍數及包含這個數的相應的數。比如,以7為例,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不可以說7,14,17……在遇到這些數時學生需要說“過”來表示這個數包含7。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需要進行課堂總結,及時對班內學生的想法進行歸納與匯總。
學生在課堂游戲這一輕松氛圍中去收獲知識,在鍛煉了自己反應能力的同時,面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能主動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得到解決方案之后能夠意識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
三、現實出發,積極探索
《數學史》點明,數學是一門囊括歷史性與現實性雙重特性的、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學的、具有積累性特點的科學。從數學發展角度來講,其已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且在其發展過程中,其發現無一不來源于現實生活,且最終應用于現實。因此,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在課堂上,將數學與生活關聯起來,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在關注學習的同時關注外界的生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探索中發現可能,善于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時、分、秒》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現實出發進行教學。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思考,比如市面上常見的鐘表有哪些類型?它們分別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它們各有什么優缺點?它們是可以相互替換的嗎?從而引發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聯想記憶、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將一個機械表帶入課堂,通過親自動手轉動秒針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分針、時針的變化,從而讓學生對時、分、秒的換算關系有所了解和掌握。在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課外知識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
四、課堂創新,引導探究
傳統的教育課堂通常以傳播知識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思考停留在表面,這樣的課堂不具有新意和樂趣。故而,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教學的創造與革新,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為課堂注入活力。只有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帶動課堂內容深度化,立足于深度學習,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對數學學習進行探究與提問。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時之興,也不是一日之功。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對于課堂內容進行革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成就課堂。只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才能逐漸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在發展中學會自我反思,促進自身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曉筱.談核心素養下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求知導刊,2020(46):39-40.
[2]張敏.讓課堂不再沉默——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芻議[J].小學教學參考,2020(35):78-79.
[3]陳艷.培養問題意識:小學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任務[J].文理導航(中旬),2021(01):26+28.
[4]虎菊紅.談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20(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