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男 朱巧楠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發展;保護
近年來,生態農業發展成為主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傳統的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增加了生態旅游觀光的功能,把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農耕文化相結合,使現代農業不僅具有農業生產性功能,還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把新農村建設與體現傳統農莊風貌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生態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觀光休閑、采摘購物、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構筑了一個集旅游觀光、農業高效、產品研發、優化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新型農業。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我國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狀態中可以看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農業生態的惡劣環境依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想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和生態共同發展,就要對農業生態環境加以保護。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基礎,同時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生態農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生態農業是在原有的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所進行的現代化農業?,F代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通過共同創造和知識分享,維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促進生物之間協同效應的發揮?,F代生態農業應包含農業生態學科、生態農業實踐以及相關的社會運動三者之間的相互強化,而生態農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輔助政策和配套項目的實施,以及生態環境教育和社區支持農業等民眾運動的開展是促進中國現代生態農業健康發展的三駕馬車。現階段,我國的生態農業發展中,生態環境污染較嚴重,很多地方的林地草地都已經被破壞,被用作于農業生產。因為農業生產會投放化肥肥料及化學物品,使大面積的土地和水體受到污染,影響作物,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危害人體健康。農業技術方式不夠合理,理論基礎不夠完善,總體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政策方面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生態農業方面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來起帶頭作用,而且推廣力度還不夠,很多人對生態農業的概念還很模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在理論研究、試驗示范等方面有著很大的進步。
未來,生態農業將會成為農業的主導模式,可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世界生態農業發展趨勢,會得到消費者、政府、社會的一致認可。隨著經濟水平的越來越高,現代人更愿意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吃綠色有機的食品,享受生態天然的環境?,F在,各國對于食品衛生安全和質量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標準也越來越高,所以,食品生產方式和環境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也都會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
對于生態農業,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們提高對發展生態農業重要性的認識,讓廣大的農民朋友提高對生態農業的積極性,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利國利民的大事來辦;加強對農業生態的保護,建立比較完善的生態農業法律法規體系來規范人們對土地的使用;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提高農業技術方式,注重科技創新,為生態農業提供技術支撐;加大推廣力度。
3.1 政治法律保障方面
建立健全有關生態農業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保護機制,加大獎懲制度,設立相關的法律機構,增加有關生態農業保護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從法律法規方面對于生態農業破壞以及生態保護方面加大監督力度,對于農業生態破壞方面加大懲罰制度,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投資資金,鼓勵生態農業創業方面的財產、文化、品牌、物質技術手段等方面的需求。
3.2 經濟方面
鼓勵個人、私企進行有關生態農業保護方面的創業,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恩格爾系數逐漸穩定,導致人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越來越提出高質量的要求,所以,在生態農業方便有大量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欲投資相關生態農業方面的產品和創業, 利用國家出臺的減免稅收政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創意企業。
3.3 公益活動方面
社會相關部門應舉辦有關生態農業法律法規的講座,出臺有關保護生態農業的短視頻以及廣告,呼吁群眾了解生態農業保護的相關措施,不斷提升群眾對于保護生態農業的意識,規范群眾對于生態農業的行為措施。
生態農業就是利用自然原有的資源,來改變現有的農業生產環境,來形成新的發展農業的生產模式。它不僅提供農業發展新的方向,而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需要,同時也為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指出了方向,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飛速發展。
基金項目:2 0 2 0年沈陽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重點項目國家級“山下海洋生態園區的擬創建研究”(202013201011)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黃俊男,女,本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
*通訊作者:朱巧楠,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農林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