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在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則是針對目標兩者之間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角度構建路徑。理論路徑構建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教育理念要相互融合;教育內容要相互貫通;教育功能要相互促進三個方面。實踐路徑構建結構多維,包括大學生主體和高校主體兩個維度。實現推動各自理論發展,促進兩者融合,共生共促;促進各自實踐發展,兩者聯動,創新協同,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問題;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面臨的問題分析
目前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雙創”政策,努力探索“雙創”教育與大學教育課程共同發展的路徑。隨著研究深入推進,“高等教育進入了全面提高質量、推進內涵式發展的新時期,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全面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對于提高綜合國力,更好地適應全球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但是目前就理論和實踐來看,仍存在問題,制約著“雙創”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就大學生主體而言,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尤為明顯。特別表現在大學生就業選擇上,根據有關資料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群體選擇穩定的工作,很少部分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更是極少數人選擇自主創業,這數據直接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則必然也阻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兩者相互抑制和制約。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足也反映在創新創業理想信念不夠,雖然近些年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越來越多,參與的大學生急劇增加,但是更多的是一種對獎項的渴望的功利性心態,而缺乏正真的創業熱情,對自身群體的創業能力提升效果顯而易見。
其次,就學校主體來說,也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著大學生雙創能力的提升。
一,關于雙創課程的建設與專業課程融合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表現在雙創課程與專業課程內容上融合度不夠;另一方面表現在,教師對雙創理念在專業課程上的教學滲漏不夠,直接導致專業課程與雙創類課程的銜接度不高。二,雙創型教師隊伍建設不足,表現在教師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不足。三,表現在校企合作程度底和實踐范圍小的問題。校企合作無法滿足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表現在高校的合作企業以校友企業、電子互聯網企業合作為主,受安全、利益等因素影響,并沒有發揮校企合作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初衷。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所面臨的問題分析,不難發現,造成此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受傳統教育方式的限制。盡管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在深入進行,但是我國應試教育的改革體系機制并未完全改變,灌輸式課堂教學現象仍存,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同時,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大學生養成了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習慣,缺少獨立思考、自主研發的能力,導致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繼而導致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受到制約。其次,大學生創新創業受功利心態影響大,難以切實提高自身雙創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李總理在2020年10月15號在2020全群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上,又一次“雙創”提出最新闡釋:“雙創既創造新供給,也釋放新型消費,正在深入改變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要盡心支持每一次創業,悉心呵護每一個創新”。誠然,雙創作為新引擎,促進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對新時代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必然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重任。由此可見,“雙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和高效關注的問題和教育改革實踐的重點。”2。
就理論而言,主要體現在理論研究比郊缺乏,對二者之間的理論問題研究停留在淺層次問題研究探討上,包括二者的教育主體、內容、機制等。具體來說,首先是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辯證關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簡單的聯系,缺乏深入明確的定位。另外,從研究領域來看,雙創研究的領域多集中在教育、科技、經濟領域,多極化發展的雙創學科,很難形成獨立的專業系統的學科所具有的原理體系和方法體系。其次,對于如何使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雙向發展,還待研究探討。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各種發展來看,兩者都取到眾多理論成功果,但對于各自自身發展來說,也都存很多困難急需解決。任何一方的獨自發展,都難以解決問題,所以積極探索兩者之間的理論關系,實現兩者之間的互通發展,相互促進,在新時代具有著現實意義。最后,是在與人理念上存在認知偏執。由于我國經濟形勢和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的宏觀因素以及現目前我國雙創教育處于向西方學習為主的形勢下,大部分高校未把雙創教育作為主流教育之中,造成了在育人理念上存在認知偏差,涉及到教學內容、體系體制、培養方式和目標等,有些老師把雙創教育視為“技能論”與“素質論”的標簽。
就實踐教育而言,存在一下三個問題。一,教育教學內容聯系不緊密。內容上也缺少了對國家戰略和科學最前沿技術的關注,造成創新創業對學生的教育停留在淺層次,不能真正解決學生創新創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體現在思想性、理論性,但實踐性不足,表現在思想教育對新時代創新創業缺乏及時、有效的理論更新,以及對國家政策和創新創業行業發展趨勢關注不夠。二,高校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包括領導機制和激勵機制兩個方面。一方面,領導機制不健全,缺乏頂層設計,未能結合國家對雙創人才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規章制度、機構設置,缺乏專業化、資源合理化。另一方面,激勵制度不夠完善,表現在相關課程教師的職稱評定和資金資助上缺乏支持和認可,直接影響相關課程教師的隊伍建設,造成對這兩門課程的交叉融合發展的阻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構建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高度統一,路徑上緊密契合,從理論和實踐兩維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實現推動各自理論發展,促進兩者融合,共生共促;促進各自實踐發展,兩者聯動,創新協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理論路徑構建
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理論路徑構建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教育理念要相互融合;教育內容要相互貫通;教育功能要相互促進三個方面。
一是教育理念要相互融合。首要任務就是要使兩者在教育理念上的相互融合,通過課本內容的有效互通,社會實踐的有效連接,真正發揮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思政政治教育要把引領時代,追求卓越,以創新創業為基礎,實現與思政課的相互融合,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二是教育內容要相互貫通。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完善豐富,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綜合化。需要我們通過加強思想政治課于文化自信建設,在創新創業中貫徹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思想政治課將三者融為一體,使大學生領會創新創業的內在內涵規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慧源泉。
三是教育功能要互促共進。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其教育意義的主導性作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指明方向,創造路徑,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信念,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承擔起新時代使命,同時結合國家戰略要求和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實踐路徑構建
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實踐路徑構建結構多維,包括大學生主體和高校主體兩個維度,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主體則顯得尤為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是目前中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學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亦是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路徑之一。”3因此,可以通過建立共同興趣小組,發揮思政教育力量;進行角色替換體驗,體現思政教育優勢;召開多身份交流大會,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組織跨專業年級合作,體現思政教育價值,并不斷加大思政教育在課程當中的影響力,最終達到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
其次,發揮高校教學主導性作用,利用其教育主陣地,發揮其教育教學功能。主要體現在高校管理制度上,學校必須建立一套具有規范性、執行性、科學性地推進機制,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大學生創新創業之中。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全方位協調工作機制,責任分明,多部分參與,充分及時溝通,緊密配合,及時處理,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以校黨委來組織領導,二級學院配合執行,充分保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上提供教學、資源、管理等支持。二是建設質量合格的教師隊伍。“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要素是師資隊伍內涵式建設發展。”4教師之則育人也,可知教師質量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首先,高校可以通過選擇深入一線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教師補充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師隊伍中;其次,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指導提升此隊伍老師的思政教育水平和雙創能力,打破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之間的壁壘;最終在實踐和理論雙重學習下,培養出一批既有深厚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又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教師隊伍。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聘請有名望和實踐經歷的優秀企業家作為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與專職老師隊伍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統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三是要增強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建設。主要是展開隱性教育,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創新創業情感以及思想政治思想的熏陶。一方面,增強校園信息網絡技術平臺的創建。將互聯網平臺作為第二教育陣地,利用多種媒介針對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目標、內容、意義,激發大學生學習和創新創業熱情;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展開:在理論路徑構建上,從教育理念要相互融合;教育內容要相互貫通;教育功能要相互促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在實踐路徑構建上,從大學生主體到學校主體進行探討,實現推動各自理論發展,促進兩者融合,共生共促;促進各自實踐發展,兩者聯動,創新協同,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瑛,王麗,潘旭明,高智晟.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教師科研有機結合的實踐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5):191-192.
[2]馬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四維一體”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9,24(06):136-141.
[3] 胡建梅.新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研究[J].農家參謀,2020(23):282.
[4] 安美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立體化”新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究,2020,38(10):108-113.
基金項目:本項目是江蘇師范大學2020年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論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XK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