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冬梅 劉潔晶 任金忠 孫朝云 趙 鑫 薛志鳳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體現在素質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既是解決目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又是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使大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增長社會知識、培養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素質。
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基本上每年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就是“畢業即失業”的問題。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可以在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意識、創業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升就業能力的目標。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我國處于發展階段,但西方發達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活動尤為重視,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尤為突出的是美國大學中普遍開設創業學課程,創業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已成為美國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雖然至今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但國家十分重視創業的“倍增效應”。如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
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扶持和相應政策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條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創業精神。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十幾年,從清華大學創辦的創業計劃大賽開始,到2016年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國已經逐漸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適合中國國情的雙創教育體系,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
2.1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構不合理。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跟不上市場環境的變化,教材上的案例知識陳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互孤立問題,培養計劃不明確,培養內容缺乏跨學科、跨專業的橫向聯系,導致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2.2 缺乏較為系統的創業指導。目前雖然條件成熟院校能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基地,但是由于高校自身缺乏完善的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而且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不足,導致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指導不能有序開展。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大多數高校由本校專任教師擔任創新創業指導的教師,他們不是雙師型教師,沒有企業實踐能力,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經驗及實踐經驗,只能針對教材案例進行分析,在指導時,只會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不能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具體問題開展指導,因此出現能力不足,服務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儲備不足,高校教師中雙師型人才較少,指導教師隊伍不穩定,指導水平較低,從而導致對學生創業缺乏較為系統的指導。
2.3 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脫節?,F階段,很多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多采用的是老舊方法,缺乏創新,仍停留在簡單的書本介紹,因為缺乏實踐教學,創新創業者對于給出的建議也不能有效解決現階段遇到的問題,導致效果不佳。
3.1 校企共建課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依托于高等院校的地域特點和企業發展的特色,將高等院?,F有的創業教育資源和創業成果進行整合,針對企業發展的特色,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在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更好的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增強校企合作,能夠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優勢,不僅可以將學生優秀課程作品轉換為產品融入到企業生產中,也能了解企業產品的具體開發模式,將企業特色產品及企業發展趨勢融入到學生專業課程中,可以很好的解決目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不協調的問題。同時,以相關案例推進課程的發展,可以解決教學內容形式過于單一的問題,也讓大學生在今后創新創業中積累寶貴的經驗。
3.2 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讓學生參與學校的產學研項目。針對就業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匱乏情況,應該注重雙師型人才培養,挖掘具有企業經驗的教師,打造創新創業型師資團隊,提升教師團隊的科研水平。要以教師教研室作為科研基礎,以校企產學研為輔助,在校企合作中促進教師的研發水平提升,從而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新靈感。
3.3 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創新創業理念。目前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開展了創新創業活動,但每個活動是獨立的、孤立的,活動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銜接不是很緊密,無法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僅要加入創新創業課程,還要為更好實現校企合作、達到互利共贏,設置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評價標準。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原則,讓學生通過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獲得一定成果等方式獲得課程學分。
3.4 鼓勵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增加認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僅要求高等院校開設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還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以及人才培養規律,創造性地開展第二課堂素質教育,以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F在很多院校都有第二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特色。同時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要與第一課堂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增加學生對就業創業教育的認識,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3.5 增設銷售平臺,為學生提供平臺。以激勵大學生濃厚創業興趣為基礎,大學校園增設創意市場,為學生特色創意產品搭建銷售平臺。依托大學現有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資源,構建全面化多層次的創新創業銷售平臺。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之后,可以在銷售平臺上將自己較好的課程作品或專業作品等進行銷售。同時制定獎勵機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線上銷售平臺活動。創建線上銷售平臺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是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于本專業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發散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
3.6 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競賽。近年來,為適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教育部門和相關機構在完善課程設置、強化實踐訓練、改革教學方式等方面采取了系列舉措,積極鼓勵院校開展創新創業項目。高等院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創新項目,競賽項目有利于促進產教學研結合,推動學校教學機制的健康發展,樹立創新教學理念,提升大學生競賽能力,同時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水平。
3.7 定期舉辦創業交流會,拓寬學生視野。定期舉辦創業交流會,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水平。可以邀請創業成功的本校畢業生來校交流創業經歷及創業經驗,使學生了解身邊的學長、學姐的創業成功案例,學校可以通過了解學生成功創業就業經歷,使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更具說服力,提高創新創業幫扶力度。邀請校企合作的企業以及業內相關專家進行合作交流,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面的指導。對于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進行畢業跟蹤調查,設置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簿,及時了解學生的自主創業情況。通過交流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創業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