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宣 王佳麟

1972年12月25日,上海市金山縣、浙江省平湖縣15個鄉鎮5萬多名農民工,扛著鋤頭、鐵鍬,來到金山衛的海灘上圍海造堤,為中國最早一批化纖裝置打下堅實地基。
上世紀70 年代初,為解決全國人民穿衣難題,經毛主席圈閱、周總理批準,引進成套化纖裝置的金山工程光榮誕生。半個世紀過去了,從穿衣工程、豐衣工程到產業報國,上海石化緊緊圍繞國家和人民需要,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發展之路。
2012年,上海石化建成1000噸/年碳纖維裝置,中國終于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產業化裝置。2018年,上海石化試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48K大絲束碳纖維,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技術的企業。
碳纖維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是戰略性材料,技術壁壘森嚴。上海石化人秉著一股勁,研發團隊另辟蹊徑,“馴服”了碳纖維生產所需的無機溶劑。現在,上海石化是國內唯一掌握大絲束碳纖維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中國石化碳纖維專利數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
從一片荒灘到現代化工廠,上海石化經歷了六個階段的大規模集中建設。上海石化展示館用老照片、老文物講述著上海石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從實現穿衣工程、豐衣天下到邁向產業報國,展示館記錄著上海石化從誕生、改制到壯大的發展歷程和歷史脈絡,更反映著中國從建設、改革到發展的歷史印跡。
上海石化紅色教育基地位于上海市金山區金一路48號。展館最初由上海石化及全體員工集資興建,于1992年6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2002年、2005 年、2012 年,展館先后三次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和升級改造。目前展覽面積達到25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企業展示館,二樓是上海市石油化工科技館。展館內將多媒體展項運用于石油化工煉制及產品的介紹,使企業形象宣傳與社會科普教育需求有機結合。該展館已入選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中國石油學會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和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上海石化展示館持續挖掘、整理和保護公司一至六期工程形成的紅色資源,把用好紅色資源、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同做好生產經營工作結合起來,讓歷史、現在、未來更好貫通,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史教育的第二課堂,讓展示館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各類模范成為黨史“教師”,展示了新時代石油石化行業的新發展、新變化。
上海石化展示館作為上海石化“公眾開放日”活動重要參觀點,讓社會公眾對上海石化發展歷程和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及在環境保護、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有了一定的了解,融洽了企業與社區的關系。2020年上海石化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38場,1204人次參觀展示館。
上海石化企業展示館分為序廳、公司概況、領導關懷、歷史沿革、企業文化、未來發展等。序廳展廳主要是“石化之路”的浮雕、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同志的“金山朝陽”題字。公司概況展廳簡要介紹了公司的歷史、主要產品、戰略目標等,同時中央位置的沙盤等比例展現了上海石化各個單位的位置、裝置等。歷史沿革展廳主要介紹了上海石化從5萬民工圍海造地到一期至六期工程建設情況及上海石化股份制改制等重要節點。未來發展展廳主要介紹了上海石化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海石化展示館用老照片、老文物講述著上海石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從實現穿衣工程、豐衣天下到邁向產業報國,展示館記錄著上海石化從誕生、改制到壯大的發展歷程和歷史脈絡,更反映著中國從建設、改革到發展的歷史印跡。1993年7月上海石化的H股和ADR股在香港和紐約同時掛牌上市。圖為上海石化企業展示館重要展品:上海石化公司H股股票樣張。


上海市石油化工科技館,由石油的形成、石化與生活、石化與未來、石化與自然等部分組成,系統直觀介紹石油的形成與勘探、石油石化生產工藝及石化科普知識等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石油化工與人類衣食住行的密切關系。通過多種互動形式,展現一個奇妙科幻、參與性和趣味性兼備的石化科技空間。
據統計,2012年修繕開館以來,上海石化展示館累計接待內外部人員超過2.2萬人次。2013年至今,上海石化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234場,7362人次參觀。2020年,成為上海市金山區“四史”學習教育的定點展館,接待內外部學習教育團隊2078人次。2021年入選滬浙毗鄰黨史學習教育精品路線特色點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