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申網
[摘 要] 隨著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日漸融合。文章介紹了教學策略的概念與特征,并結合“電梯制動器預測性維護”教學實例,介紹信息技術與教學策略融合的實踐,以期為信息化時代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探索提供借鑒。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策略;職業教育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評價模式都發生了改變。比如,學習平臺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時空的界限;即時通信工具,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校之間的交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大型教學資源庫,使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泛在學習,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這種變革不僅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還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對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與特征
(一)教學策略的概念
對于教學策略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大部分學者認為,教學策略是針對教學目標而言的。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楊九詮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一書中提出,所有的素養都是與特定情境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創設教學情境,借助信息技術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利用信息化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思考、建構、學習、實踐,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素養。基于這樣的理念,周軍在《教學策略》一書中提出的“教學策略”概念,比較符合當前信息化背景下我們對“教學策略”的要求,他認為,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情境的特點,對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的一系列決策活動稱為教學策略。
(二)教學策略的特征
1.動態性。教師應用教學策略主要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以及不同的情境,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另外,教師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所以教學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
2.有效性。由于教學策略具有動態性的特點,教師應視具體教學情況選擇教學策略,以充分發揮教學策略的作用。因此,教學策略就有了有效性的特點。
3.可行性。教師在應用某種教學策略時,最終都要將這種教學策略應用到教學行為中。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策略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策略的可行性。
4.必要性。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采用教學策略時,應充分考慮這種教學策略是否一定要采用,是否具有必要性,這樣才能有效運用教學策略。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策略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運用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合理采用教學策略。下面,筆者以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的作品“電梯制動器預測性維護”課堂為例,具體論述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策略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運用。
(一)情境導入,明確任務
1.該環節所用的教學策略為“拋錨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又被稱為“基于問題的教學”。這種教學策略強調學生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感受和體驗問題,約翰·布朗斯福特是“拋錨式”教學策略的代表性人物。
2.教學實施。教師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呈現“轎廂意外移動而傷人”的真實案例,創設信息化教學情境,并組織學生進行探討。針對案例,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是制動器?制動器為什么會失靈?能避免嗎?”
(二)數據分析,發現異常
1.該環節所用的教學策略為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代表性人物是羅杰·約翰遜和戴維·約翰遜,他們認為,合作型團體從根本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帶給人們熱情、愉快的感覺及友情,并減少了疏遠感,弱化了社會矛盾。此外,合作行為對個人的智力起著一定的激勵作用。
2.教學實施。電梯是特種設備,教師從專業特點出發,基于電梯維護崗位要求對學生進行分工。小組具體的分工為一人操作,一人協助,一人監護,并且輪流互換。上課之前,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要求進行了分組。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從而查找異常參數。
(三)虛實操練,掌握規律
1.該環節所用的教學策略為模擬訓練教學策略。模擬訓練教學策略的代表人物是卡爾·史密斯,它其實是控制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控制論認為,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個體都需要根據環境的反饋來改進行為。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模擬訓練日益普遍,如仿真系統的應用、模擬機等。這種模擬訓練能讓學生體驗更真實的訓練環境,使其在體驗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及時改進,不斷優化自己的行為。
2.教學實施。電梯維修與保護操作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所以教師在實物操作之前,先讓學生在仿真實訓系統中進行模擬練習,從而解決了教師一對一指導的困難,也保障了實訓環節的安全性。
(四)真梯維護,提升技能
1.該環節所用的教學策略為“支架式”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其實就是“最近發展區”的概念。這種教學策略最具有挑戰性的一個方面,是教師要制訂讓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又不超越學生實際掌握能力的極限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識到學生的發展水平,并努力促進他們進步。
2.教學實施。教師引導學生的操作從仿真到模塊再到真實電梯,從虛到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好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支架,當學生已經學會具體的操作時,逐步撤除支架,讓學生最終掌握操作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在應用教學策略時,首先,要將傳統的教學策略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改革傳統的教學策略,使其成為包含信息化手段的教學策略,如“拋錨式”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應該針對不同的情境、問題、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或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再次,在確定教學策略時,除了考慮教學策略的特點外,還應考慮專業的特點,如電梯維修與保護專業的安全系數要求特別高,就可以通過仿真系統、“支架式”教學策略等的應用,消除學生操作的危險性,減少設備的損耗,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在鍛煉、提升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借用信息技術創設信息化教學情境,以真實的案例給予學生心靈的強大沖擊,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欲望的同時,樹立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們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將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合理、科學地應用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真正培養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美]布魯斯·喬伊斯,瑪莎·韋爾,艾米莉·卡爾霍恩.教學模式(第8版)[M].蘭英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楊九詮.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