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紅
[摘 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設趣味性情境、探究式情境、思辨性情境、開放性情境等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真實學力。
[關鍵詞] 真實學力;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
真實學力是指學習者根據學習基礎與學習需求,基于知識特性與認知特點,借助現實的知識情境和多樣化活動,從而獲得實現個體充分發展的能力與效果。在基礎教育階段,真實學力的目標達成,需要學習動力、學習品質、學習能力及學習策略四個學力維度的支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為“真實”而教,讓初中生為“真實”而學,使其扎實地掌握在課堂中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和學習力,讓學生能動地、主動地體驗學習,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多元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情緒,將感情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開展指向真實學力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課堂,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指向真實學力的情境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相較于美術、體育等課程,思想政治類課程通常會顯得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進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活潑好動的初中生喜歡探索,喜歡充滿積極性的課堂,教師在教學前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性格特征,結合課程內容,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將消極的學習狀態轉換為積極的學習狀態。
以“網絡改變世界”一課的教學為例,筆者在進行情境導入時做了以下設計:①讓學生通過視頻認識馬云;②引導學生討論馬云身上的良好品質;③啟發學生思考馬云給時代帶來了哪些變化。此處設計,意在通過對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介紹,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分析,激發他們的評價意識和對社會的觀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好地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通過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積極、專注的學習品質。
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了探究式教學情境:①請同學們仔細聽頒獎詞,猜一猜他是誰;②播放頒獎視頻,讓學生了解黃旭華的主要事跡;③讓學生觀看黃旭華的演講視頻——《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觀看結束后,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此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對黃旭華事跡的介紹,引發處于和平年代無憂無慮的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討,讓學生在科學理論的引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引發他們對“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政性、典型性、深刻性和新穎性。在此次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闊,其實踐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主要由知識力、解析力、生成力、遷移力、執行力和強化力六大成分組成。教師通過設置思辨性教學情境,將課堂變成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網絡是把雙刃劍”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以下情境:①在疫情影響下的超長寒假中,你是怎樣進行自主學習的,這種學習給你帶來了哪些新體驗?②在家里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你有哪些困擾和困難?③課堂辯論“網絡學習利大于弊VS網絡學習弊大于利”。由于現代社會各種網絡平臺,如抖音、微博、微信等的發展,學生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在各種平臺上獲得豐富而駁雜的信息,這其中,有些平臺的博主為了獲得更高的瀏覽量、更多的流量,會故意將一些事實扭曲、放大,散發負面消息。這很容易對認知結構尚不完善的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筆者教學情境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身邊出發去發現、辨別,讓學生通過課堂辯論明辨是非,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會獨立思考,引發學生對怎樣合理利用網絡的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對網絡的全面認識。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根據個人學習基礎,以及學習情境的特點和變化而采用的達到一種或多種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平臺,《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用開放的理念認識世界、鑒別世界,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學會選擇、規劃、調節。因此,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維層面上,要設置開放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掌握歸納與演繹、發散與聚合、順向與逆向、常規與創新等多種思維方式。
在“共筑生命家園”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以下問題: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深刻地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呢?要回答這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要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進行探究分析,并結合當下的熱點“垃圾分類”進行思考,參考其他國家的優秀做法。課堂上,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培養自覺認知、自主選擇、合理規劃的能力。
二、關于情境教學的反思
(一)教師要關注校內與校外的關系
真實學力的真實性學習,有豐富多彩的內容、方式,評價方式也更加人性化。真實學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開闊視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處理好教與學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的關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掌握知識,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師要更好地適應真實學力
真實學力的真實性學習,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的全面發展。這對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深度、靈活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終身學習,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適應學生真實性學習的需要。
總之,無論是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還是適合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都要充分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真實性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真實學力,使其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怡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境教學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2]趙軍.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4):98-99.
[3]王敏軍.溯本真實學習,提升真實學力——基于“真實性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Z1):142-146.
[4]楊遠清.捕捉思想火花? ?培養真實學力——由“五角星有幾個角”引發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