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課程思政視域,敬業精神的培育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是高職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給養。結合高職學生敬業精神培育的效能,從思政教育、校園文化、課程教學、實踐實訓、網絡平臺五個方面探析了高職學生敬業精神的培育途徑:敬業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做實敬業精神培育途徑;敬業精神融入校園文化,營造敬業精神培育氛圍;敬業精神融入課程教學,豐富敬業精神培育內容;敬業精神融入實踐實訓,強化敬業教育實踐學習;敬業精神融入網絡平臺,拓寬敬業精神培育載體。
[關鍵詞] 課程思政;敬業精神;培育途徑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廣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項目(青年人才科研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學生敬業精神培育路徑的實踐與創新”(202032816)
[作者簡介] 袁燕婷(1991—),女,廣東廣州人,碩士,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7-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6-10
2021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1]當代高職學生是打造創新型技術強國、技能型工匠大國的新時代技能產業生力軍,而作為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高校擴招和“雙高計劃”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尤為重要。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學生敬業精神的培育效能
課程思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解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理論知識、價值理念、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門課程和學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協同育人。加強高職學生敬業精神的培育是新時期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敬業精神的培育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供給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課程,是高職學生接受敬業觀教育的主要陣地。敬業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價值追求,具有深遠的思想政治因素,是新時期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高職學生作為產業大軍的儲備力量,需要傳承并不斷豐富敬業觀的內涵。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將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各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要求“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2]。培育敬業精神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應有之義,有助于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職業責任感,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培養具有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將價值觀引導寓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必備內容,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敬業精神的培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
敬業精神是課程思政的重要范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敬業精神的培育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從我國公民的個人層面出發,提出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敬業精神從職業道德提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公民職業素養的提升問題,而且體現了敬業精神在公民個人及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職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一部分,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崗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中國人在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奉獻社會,這正是敬業價值觀的體現。對高職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敬業觀教育,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從業過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在工作中通過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這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高職學生應追求崇高的職業理想,熱愛自己的職業,秉著負責任的態度,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同推動國家、社會的繁榮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敬業精神的培育是高職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給養
敬業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還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以及高職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的前提[4]。敬業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的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更是一種人生價值觀。職業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重要地位,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是高職學生立足社會、實現個人價值的關鍵。敬業價值觀培育的是一種自覺內化機制,是指“通過對接受主體信念、信仰、價值追求、品德修養及思想境界等方面的有效提升,使主體形成自覺的敬業理念,并由此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保持持久動力的過程”[5]。崇尚敬業精神是勞動者的一種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是勞動者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高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關鍵期,敬業精神的培育可以促進高職學生在意識、情感、思維和行為上樹立“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人生價值追求,在未來工作崗位上艱苦奮斗、一絲不茍地做好本職工作,成長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高職學生的敬業精神培育,有助于推動學生培養職業道德素質,保持腳踏實地、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和持續高昂的工作熱情,在崗位上努力成長為行家里手,促進“個人夢”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