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麻醉科,福建廈門 361000
老年群體由于身體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髖關節炎和髖關節骨折是常見的情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年化加劇,老年髖關節骨折人數不斷增多,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危害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對于髖關節骨折以手術治療為主,髖關節置換術對身體創傷較大,術中主要采取腰硬聯合麻醉,也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基礎[2]。但由于老年患者相對特殊,身體機能下降,對麻醉的耐受性較差,麻醉風險較大[3]。因此有必要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全麻患者中,采取適當的麻醉護理,對保障手術安全性、降低麻醉風險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將對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該院醫治的130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研究,探討和分析在腰硬聯合麻醉下配合麻醉護理的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方法,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方便選擇130例該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骨折患者。通過數字隨機表法設為對照組(65例)和觀察組(65例)。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60~76歲,平均(68.41±2.45)歲;骨折類型:25例為股骨頸骨折,15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14例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1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觀察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62~77歲,平均(68.68±2.39)歲;骨折類型:23例為股骨頸骨折,16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15例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1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該次研究符合該院醫學倫理會標準,并經過委員會同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影像學檢查證實為髖關節骨折;②年齡在60歲及以上;③病史資料齊全;④患者及家屬同意加入研究并簽字。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肝腎器官功能異常;②既往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史;③凝血功能障礙;④存在循環、呼吸系統等嚴重疾??;⑤長時間使用鎮靜藥物者;⑥存在嚴重感染性疾?。虎吆喜⒕裣到y疾病,認知障礙,無法進行簡單交流者;⑧不配合護理工作或出院后失去聯系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在腰硬聯合麻醉狀態下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術前告知麻醉注意事項,做好麻醉準備;術中觀察生命體征,配合意識麻醉;術后加強監測,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觀察組采取麻醉護理:①術前1 d探視患者,了解患者身體狀態,講解手術和麻醉方法,告知注意事項,減輕顧慮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同時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抑郁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②手術前合理調節手術室溫度,通??刂圃?5℃左右。提前準備好保溫毯、保溫被等物品,并對手術臺實施預加熱,營造良好的手術環境。麻醉前仔細核對患者信息,明確術前是否禁食,了解麻醉藥物有無過敏。檢查患者義齒或者牙齒有無松動,避免出現脫落、誤吸。麻醉過程中將患者擺放合理體位,避免患者皮膚和手術床摩擦引起的壓瘡,變換體位時注意動作輕柔,加強觀察生命體征,發現異常迅速處理。手術過程中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肢體暴露時間,定時檢測患者體溫,使用保溫毯、保溫被等做好保溫措施。對術中需要輸注的液體進行加溫,溫度37℃左右,沖洗液溫度42℃左右,避免發生低體溫。③患者進入麻醉復蘇室后,繼續給予患者保溫毯進行保溫,合理調整復蘇室的溫度,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由于氣管插管和手術操作的影響,易導致喉痙攣和水腫,嚴重者發生低氧血癥。因此應按照醫囑給予地塞米松,根據情況采取面罩吸氧。密切注意患者口腔和鼻腔,及時清理過多的分泌物,保證正常呼吸。若患者出現誤吸,應立即將頭偏向一側,改為俯臥體位,吸取呼吸道分泌物。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呼吸道,避免出現感染。
①認知功能: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d、3 d、5 d的認知功能狀態,認知功能標準參照簡易智能精神狀態量表(MMSE)[4],分值和認知功能呈正比。
②髖關節功能:比較兩組出院時、術后1個月以及術后6個月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評價標準參照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5],總分100分,分值和髖關節功能呈正比。
③臨床指標:統計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后麻醉蘇醒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
④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低體溫、低血壓、低氧血癥、惡心嘔吐、譫妄。
⑤護理滿意度:參照該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評價護理滿意度,總計100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70~89分表示滿意;60~69分表示一般;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病例數×100.00%。
在術后1 d、術后3 d、術后5 d的MMSE評分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狀態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狀態對比[(±s),分]
組別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值P值20.24±2.69 22.63±3.74 4.183<0.001 21.45±2.95 23.96±3.98 4.085<0.001 22.48±2.01 25.69±1.98 9.173<0.001
在出院時、術后1個月以及術后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對比[(±s),分]
組別 出院時 術后1個月 術后6個月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值P值54.36±2.87 58.96±3.74 7.867<0.001 70.36±5.96 79.48±6.84 8.105<0.001 82.69±2.14 87.58±2.59 11.734<0.001
在手術時間、術后麻醉蘇醒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上,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后麻醉蘇醒時間 住院時間(d)(min)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值P值75.36±10.52 65.59±9.74 5.494<0.001 24.53±4.56 17.14±3.16 10.739<0.001 9.78±1.54 7.45±0.69 11.132<0.001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n(%)]
在護理總滿意率上,觀察組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腰硬聯合麻醉是髖關節置換術經常使用的一種麻醉手段,由于麻醉藥物的影響,抑制患者體溫調節中樞,并且術中身體長時間處于暴露狀態,加上使用低溫沖洗液以及輸注低溫液體,從而導致低體溫的出現[6-7]。低體溫現象會影響機體供氧,阻礙麻醉藥物正常代謝,導致凝血功能異常,造成蘇醒延遲[8-9]。所以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全麻患者中給予科學合理的麻醉護理,減少麻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對改善預后質量意義重大[10]。
麻醉護理主要指根據患者身體狀態和麻醉情況,在圍術期給予患者全面、系統的麻醉護理配合服務,以減少麻醉并發癥為目的,加快術后康復,改善生活質量[11-12]。從該次研究結果看出,觀察組在術后1 d、術后3 d以及術后5 d的MMSE評分上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麻醉護理有利于減少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出現。在麻醉護理中,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焦慮、顧慮等情緒,減輕機體應激反應。同時在術中給予保溫措施,確保體位恒定,保障麻醉順利完成,加快術后清醒,從而改善認知功能[13]。該次研究顯示,在手術時間、術后麻醉蘇醒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上,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麻醉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促進患者快速蘇醒,減少住院時間。術中根據患者狀態調整體位,保持呼吸道暢通。保護肢體、觀察生命體征,減少意外事件的出現,確保手術順利完成[14]。通過體溫護理措施,使患者體溫保持良好的狀態,提高患者體內各種酶的活性,加快血液中麻醉藥物的代謝速度,減少應激反應,繼而加快意識恢復,促進術后蘇醒。
從該次研究結果得知,在并發癥總發生率上,觀察組(7.69%)低于對照組(20.00%)。郭瑞娟[15]等學者研究中將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全麻患者分為兩個組別,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麻醉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6.58%)相較參照組(21.58%)明顯更低(P<0.05),和該次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提示麻醉護理有利于減少麻醉后相關并發癥的出現,降低麻醉風險。在麻醉護理措施中,各項護理工作以麻醉相關并發癥作為切入點,根據以往經驗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包括呼吸道護理、嘔吐誤吸護理以及保溫護理等,確?;颊吆粑〞?,減少耗氧量,保持情緒穩定,從而降低并發癥風險[16]。該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出院時、術后1個月以及術后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麻醉護理可促進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通過麻醉護理最大限度避免術中不良事件的出現,使手術順利完成,保證良好的手術效果。并且減少了并發癥的出現,為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建立良好基礎,患者能夠盡快進行康復訓練,繼而有利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該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麻醉護理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幫助患者安全渡過麻醉復蘇期,減少生理功能受到的影響,促使患者良好恢復,改善生活質量,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麻醉護理可有效降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麻醉風險,減少對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促進髖關節功能的恢復,加快術后康復,患者普遍認可滿意,值得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