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艷
摘 要: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要求和必然選擇。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便于教師打破知識灌輸的限制,化靜止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立足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筆者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探索多樣的信息技術手段,聯系教學需要,多階段、多途徑地輔助學生學習數學。文章重點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三個階段入手,詳細闡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輔助策略;自主學習
教育信息化的出現,催生了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深入融合,一線教育工作者青睞于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活動,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學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避免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一言堂的現象,給予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立足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筆者在后續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并應用到教學的各個階段。下面,筆者將對具體應用策略進行闡述。
一、 利用微課輔助學生自主學習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是需要將信息技術手段貫穿到教學的各個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中針對課前預習階段做出了詳細的闡述,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應用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要求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在聽到自主學習的時候就覺得頭疼,不由地發出自主學習什么,怎樣自主學習的感嘆。由此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單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但是,課前預習是學生需要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活動。立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實際情況。在開展小學數學預習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切實地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視頻,動態直觀地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指導,輔助學生感性地認識新知,做好課堂學習準備。因此,筆者往往圍繞新知內容錄制微課,輔助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以“小數乘法”為例,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該節課中需要掌握的內容之一。圍繞此內容,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按照“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錄制了微課。其中,在“小數乘整數”中,筆者先向學生展示了一些例題,驅動他們遷移學習經驗,先自主地完成。接著,筆者采取列豎式的方式,進行乘法計算,邊計算邊講解方法。如此錄制的微課,將“無形的老師”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學生在“無形的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地有針對性地探究小數乘整數的方法,初步地掌握計算方法,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需要注意一點,在組織預習活動的時候,避免學生出現逃避觀看微課的問題,筆者還結合微課和新知內容,編寫了自主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遷移自學內容,填寫自主學習任務單,如小數乘整數的方法,簡單的計算題答案等。在組織新知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回收學生的自主學習任務單,一方面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一方面發現學生的自學不足,準備在課堂上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 利用信息手段輔助學生課堂學習
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自喻的。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載體的。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切實地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用如下策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研究中發現情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數學課程標準中同樣立足教學情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要求。此外,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性的、探究性的。從教學情境的特點可以看出,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多媒體是方式之一。在數學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靜止的數學內容變得動態可感,也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展現出來。所以,筆者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以“位置”為例,在這節課中,學生需要學會用“對數”確定位置。利用“對數”確定位置,是學生早已具有的生活經歷。比如,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到電影院看電影,根據電影票上的兩個數字找到自己的位置。立足學生的生活經歷,在組織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電影院看電影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有兩個人手各自拿著一張電影票,卻在搶同一個位置。隨著鏡頭的拉近,學生看到,一個人的電影票寫著(6,9),一個寫著(9,6),座位上標注著(6,9)。對此,筆者鼓勵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說明這個座位是誰的。在熟悉的生活場景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尤其,在筆者提出問題之后,開始開動腦筋。大部分學生提到這個位置是拿著(6,9)電影票那個人的。對學生給出的答案,筆者給予肯定,繼續提出問題:從這個生活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個數字可以確定一個位置呢?這幾個數字可以確定幾個位置呢?你們知道要如何確定位置嗎?借此將學生從生活現象帶入數學中,使他們遷移生活經驗,深入地探究數學知識,夯實有效學習數學的基礎。
(二)利用電子白板展現現象,輔助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多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其不但是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的基礎,也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保障。但是,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是困難的。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教師的語言描述也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電子白板的利用可以解決此問題。電子白板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數學現象展現給學生們。數學現象是直觀形象的,迎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可以對數學現象展開觀察、分析和總結,由淺入深地探究到數學規律,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基于此,筆者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打破知識結論的束縛,利用電子白板動態直觀地展現數學現象,驅動學生探究,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