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茵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夯實學生信息知識基礎、發展學生計算素養的學科,在當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教師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的形式,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素養安排分層學習的活動,能夠有效優化傳統課堂,讓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活”起來。文章對此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9-0073-02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加快,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也開始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調整傳統的教學方式,這使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但是,現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仍舊存在缺陷,使得班級中兩極分化嚴重。因此,一線的信息技術教師應當主動地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和當前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從而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注重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支撐,對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依托自身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而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一個成功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地轉變自身的學習態度。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也應當意識到課堂導入環節在整體教學框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動地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導入環節的優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畫城堡》這一課的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利用趣味性的元素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先為學生提供幾種基本圖形,如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并不限定圖形的個數,引導學生利用這些圖形進行重組,使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思索這些圖形可以如何搭接和重組。在學生利用這些圖案搭建了冰箱、電腦和汽車后,教師向學生提出“老師課前也在簡易圖形化編程軟件里利用這幾種圖形進行了創作,你們想看看嗎?”的問題,在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后,教師為學生展示在簡易圖形化編程軟件里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制作的城堡。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你們是否好奇老師是怎么做的呢?”的問題,從而通過這一問題引入新建積木塊來畫組合圖形的內容,開啟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顯而易見,教師利用開放性的話題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將目光放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并讓學生基于趣味性的話題主動地走進信息技術學科,結合教師的言語產生對新課探究的動力,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二、強化合作,增加學生活力
合作是新課改強調的一種創新型學習手段,能夠助力學生之間的互動,打破傳統信息技術課堂的封閉,切實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當主動地轉變過去灌輸式的授課方式,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利用集體智慧完成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有效建構。在實際講解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合作探究的任務,并結合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便學生在思維互補中快速地完成合作任務。
以《便捷訪問網站》這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的小組,引導學生在相互協助中展開實踐活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利用書簽、網址列表和歷史記錄進行網站訪問的方法,為學生開啟合作學習奠定基礎。緊接著,教師為學生設置“使用書簽收藏谷歌搜索網站”的合作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進行合理安排,使每個小組中的學生可以實現互補。在分組完畢后,教師為學生提供自由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共同探討使用書簽收藏谷歌搜索網站的方法,促使學生利用集體智慧逐步掌握這一技能,并提高對書簽使用方法的認識。
在教師為學生設置合作學習的任務后,學生要激發自身的興趣,主動地去發現、去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在完成合作項目的過程中切實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體驗到操作成功的喜悅,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合作素養,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三、問題引導,激活學生思維
提問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基礎環節,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問題的提出,嘗試結合信息技術學科中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及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巧妙地設置問題,在保障問題難度適宜的同時,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問,完成問題情境的創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索欲望,并主動地展開自主探究。
比如,在《插入表格》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將問題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引發學生思考。在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你見過表格嗎?你都在哪些地方見過表格呢?表格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回答教師的這些問題,主動地意識到表格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插入表格知識進行探究的興趣。隨后,教師為學生引入插入表格的實踐活動,并根據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向學生提出“一個五行五列的表格是怎樣添加到文檔中的呢?”的問題,開啟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為了讓我們的表格看起來更具條理性,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的問題,使得學生在發散思維的同時,主動地探究與“繪制斜線表頭”有關的內容,以便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進行斜線表頭繪制的方法。在課堂的最后,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呢?”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回顧,使學生強化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記憶。
可以看出,教師將問題貫穿在課堂的始終,能夠引領整節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始終以問題為指引,對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從而在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探究,使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信息技術知識建構的效率。
四、尊重差異,激活學生信心
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且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計算機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會因為彼此之間的差異,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如果教師長時間運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疑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降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信心。因此,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特別關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況,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以便學生在契合自身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中增強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使用云盤儲存》這一課的教學一開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你是否使用過云盤進行資料的存儲呢?”的問題,以便結合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使用情況進行判斷,如對于經常使用云盤進行信息儲存的學生,教師將其劃到提高層,而對于沒有使用過云盤的學生,教師將其劃到“基礎層”。緊接著,教師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出“注冊和登錄云盤的方法”“將本地文件或文件夾上的內容上傳到云盤上”等知識是需要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對于提高層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自學注冊和登錄云盤的方法,并讓學生完成管理云盤文件的實踐活動,以便他們進一步系統地掌握云盤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云盤管理文件的能力。而對于基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詳細為學生介紹注冊和登錄云盤方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逐步夯實基礎,為之后進行云盤管理文件方法的學習奠基。
教師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能夠讓學生利用與自身能力相契合的學習方式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便在完成信息技術知識的建構中,堅定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信息,確保自身的信息素養得到穩步發展。
五、補足短板,激活學生評價
教育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評價,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自己改進的方向。然而,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教育評價形式較單一,這使學生收獲的評語缺乏真實性和客觀性,以致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評價進行改進。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課堂上評價的作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環節中,賦予學生評價主體的身份,以便學生可以獲得多元化的改進意見,從而在相對客觀的評價中,提高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收發電子郵件》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形式,讓學生收獲更加客觀、更加多元的評價意見。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點評,使學生從同伴的視角認識到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并傾聽同伴的意見,了解自己未來可以進行改進的方向。其次,教師對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獲得專業性的評價意見,學生傾聽教師的建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補足自身知識存在的短板。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反思,使學生整合多元化的評價意見,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彌補自身的不足。
可見,教師對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傳統評價方式進行改進,并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能夠增強學生在評價環節中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更主動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改進自身的學習方式,為學生之后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究奠定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意識到教學策略在課堂上的應用價值,主動地調整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以便在優化教育方式的過程中真正地激活課堂,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尉子持.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革新,2020(4):52.
[2]楊麗麗.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J].科技資訊,2020(15):145-146.
[3]周業祥.如何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81.
作者簡介:劉 茵(1991— ),女,江蘇南通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