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寶珍
【摘 要】 小學語文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重要作用,課堂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重要陣地,有效教學是教師的課堂追求。要想構建有效語文課堂,教師要立足學科實際,用心引領,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升能力。
【關鍵詞】 有效教學? 預習任務? 信息技術? 書法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語文知識,提升綜合素養。有效教學是教師的課堂追求,它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學習策略。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基于學科特點,構建有效課堂?
一、巧用預習任務,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預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過程中,教師發現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其在預習中所采取的舉措也不盡相同。在教師向學生下達了課前預習的學習任務之后,有些學生在預習時著重于享受閱讀過程、沉浸在閱讀體驗中,將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當作一次課外閱讀活動;也有些學生將課前預習作為閱讀前的掃障過程,在預習時查閱生詞、生字,提前明確新知識,為深入閱讀理解做準備。這兩類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但都體現了學生個人的獨特閱讀體驗。教師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極具個性色彩的節奏特點,但同時也需反思在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時是否明確了預習任務,讓學生完成課前應該進行的學習環節,確保課堂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進行《黃山奇石》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整理教材發現本文語言優美、迷愛寫生動,通過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刻畫了黃山奇石的樣子,具備極強的閱讀、鑒賞價值。因此,教師不妨將其作為一堂閱讀課,帶領學生在解析全文的同時欣賞好詞好句。而在閱讀前,教師需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如讓學生在預習中標出新字、新詞,并提前熟悉字音、字形。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標出文章所有自然段,并在預習中選出自己認為描寫最優美的句子,為課堂分享與賞析做準備。此外,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境下提前熟悉課文,逐漸打破閱讀時的生疏感,使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做到流暢與自然。通過布置預習任務,教師首先保證了基本的預習環節能夠做到有始有終,學生可以提前熟悉閱讀內容。同時,針對不會預習、不重視預習的學生來說,完成預習任務督促著學生個人及時了解第二天即將學習的文章,并積極思考,提前發現與排除閱讀障礙。
二、整合信息技術,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對學生的語言素養與綜合實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想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學生就必須有較好的感知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留心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此來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輔助學生語文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其觀察能力。
如,以四年級上冊的習作《寫觀察日記》為例,在這一課時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從自己的生活入手,尋找細節并形成個人的感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不少學生平時都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更不要說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在學習寫觀察日記的過程中,可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此,教師以植物為學生舉例,通過在網上尋找倍速攝影的視頻:一朵花開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記錄下花朵產生的每一次變化,如:第一次發芽、第一次抽莖、第一片綠葉、第一個花骨朵、第一次盛放等等,通過記錄引導學生獲得第一手寫作素材。緊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交流每一次花朵發生變化時內心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感到驚喜,是收獲的喜悅;也有學生說是神奇,是一個生命的誕生。教師對學生的發言表示充分地肯定,再引導學生將內心感受記錄下來就形成了另一份寫作素材,最終將兩份材料進行有機整合就能成為一篇習作,再對語言進行潤色,一篇優秀的習作就誕生了。
三、深化書法教育,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在構建有效語文課堂時,書法教育能夠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書法教育的深入開展,需要在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究立德樹人、墨香育人的有效路徑。教師要引領學生從書法的藝術中去體會書法教育自身的整潔、規范、美觀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建構認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要認認真真寫字、踏踏實實做人。
例如,在《金木水火土》中關于“一”字的書法教學中,書法課程的構建從基本的筆畫開始要求學生明確寫字時一定要“橫平豎直”,就像做人一樣,要頂天立地、堂堂正正。同時,書法教育中蘊含著無窮的歷史文化,從當前書寫的楷體的漢字的構字和寫作要求來看,要求學生要每一筆寫到位,筆畫過短、過長都會造成字的不穩,因此要求學生在落筆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提前看字、提前想字,要做到胸有成竹。而做人亦是如此,要守規矩、懂道理,要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總之,有效課堂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追求,是衡量語文課堂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想更好地構建有效語文課堂,要基于語文學科特點,借助預習任務去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預習了解學生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而更好地進行課堂引導。信息技術整合能夠為有效課堂的構建注入活力,教師要匠心整合,并深入書法教育,以此獲得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孔娟.關于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20).
[2] 李小燕.試論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