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偉
【摘 要】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是為了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和鍛煉學生學習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大部分時候選擇的是教授灌輸的方式,導致學生僅是在學習教材上的知識點,并不能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能力,這也就讓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價值得不到最大化體現。因此,為了充分發揮這門課的教學價值,一線教師可以將“做與思”融合的教學思想與實際的教學過程結合在一起,并通過恰當教學活動的開展來逐步培養學生的“做與思”融合的意識,鍛煉相關的能力以及做好這個過程中的評價等,進而,在全面提升學生基本學科素養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 小學科學? “做與思”融合? 意識? 能力? 評價
“做與思”融合是指將動手操作與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等整合在一起,通過恰當活動的組織以及相關操作平臺的搭建來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做出貢獻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意識入手,逐步通過融合練習來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進而,在有效的評價中來保持住學生的這份做與思融合的熱情,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1. 培養學生“做與思”融合的意識
意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也就是說,教師要想在課堂上真正實現“做與思”的有效融合,首先培養學生的融合意識,這樣學生才會有意識的推動自己去動手實驗、動手驗證以及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反之,如果學生缺少這種融合的意識,學生也是很難形成這種能力的。所以,教師要先培養學生的“做與思”融合的意識,要通過科學學科魅力的展示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來逐步讓學生意識到做與思融合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水的壓強》時,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所以也就成為了培養學生“做與思”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水的壓強”這部分內容,比如:人在潛水時候不同深度需要穿不同的衣服;噴泉的形成等等,之后,組織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形成噴泉?為什么要穿不同的衣服?等等,作為教師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之后,通過實際的實驗演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教師“做”以及引導學生“思”的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價值,進而逐步形成“做與思”融合的意識,以為后續學生形成“做與思”融合的能力做好前提性的工作。
2. 鍛煉學生“做與思”融合的能力
如果說意識的培養是做與思融合在教學中融合的第一步,那么能力的鍛煉以及形成就是關鍵的第二步,也是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書育人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組織和搭建自主思考、操作的平臺來逐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做與思”融合的能力,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邊思考、邊操作。簡單地說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溶解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不同溶解程度,在授課的過程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以下幾個實驗,即:
(1)白糖在水中溶解的實驗
(2)食鹽在水中溶解的實驗
(3)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實驗
(4)花生油在水中溶解的實驗
……
引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為什么會溶解?小蘇打和食鹽哪個溶解得快?在這幾個實驗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什么?怎樣可以加快溶解?等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以及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將“做與思”融合在了一起,而且,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以及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還能形成一定的質疑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做與思”融合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3. 做好學生“做與思”融合的評價
評價作為各學科教學中都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是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進行“做與思”融合思想的滲透中,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進而,使學生在發現自身問題的過程中也能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愿意積極地成為科學課堂的主體。
還以教學《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這節課為例,當學生自主實驗結束之后,我們要及時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比如:我們要肯定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可取之處,比如:有的小組在實驗最開始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水”量要保持一致,不能一個多一個少;還有小組配置出了飽和的食鹽水,這也給我們的課堂帶入了新的內容,即飽和度的問題等等??傊?,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對這些同學、這些小組進行肯定,當然,對于參與度較低的學生以及小組我們也是要提出批評的,這樣學生才能保持對“做與思”的積極性,才愿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相關活動當中來,所以,在“做與思”融合在科學教學中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有效且多元化的評價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愿意積極地成為科學課堂的主體。
結語:
總之,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充分發揮“做與思”融合的教學作用,搭建學生自主操作的平臺,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響這一思想價值發揮的關鍵。所以,一線教師要明確這一思想融合的核心,要通過恰當活動來為學生科學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春霞.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做與思”融合策略[J].科幻畫報,2020(10):227.
[2] 倪葉陶.基于“做思共生”科學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