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屬聯合國官方語言,是國際通用語言,也是我國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高中是決定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英語教師要以科學、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并探究英語知識。這對學生日后學習并使用英語知識有深遠的意義。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會空前高漲。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鍛煉。為此,研究性學習模式被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何為研究性學習,分析了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并提出了將研究性學習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對策,以期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4-0002-02
引 言
高中階段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黃金時期。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通過學習,能夠有效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提升英語素養。高中階段的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涉及的英語知識十分豐富,所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英語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研究性學習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英語學習方式,有效突破高中英語知識中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教師可以將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應用到英語課堂上,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不斷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研究與探索中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研究性學習滿足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將其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之英語教師的輔助與指導,可以使學生完成自我學習與自我糾正。相較于其他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與探究精神。因此,研究性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個人學習能力。此外,由于研究性學習具備一定的開放性,能夠體現出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其能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架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究、創新英語教學模式,但在此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難以實現預期的英語教學效果。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習慣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而且,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大部分教師會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進行機械訓練,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失去學習興趣。
此外,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比較重視對英語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英語綜合素養的重要性與價值。因此,當前的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和實際脫節的問題。要想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認識到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改變當下大部分高中英語課堂依舊以“填鴨式”教學為主的教學現狀,打破傳統高中英語教學理念的限制,重新喚醒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應用價值與趣味性,從而改變高中生對英語課堂喪失興趣的現狀[1]。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更新英語教學理念
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需要轉變與學生的原有課堂地位,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變原有的高中英語教學理念。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引導學生完成不同的英語學習任務;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英語知識,并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觸類旁通的能力;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突破各個英語學習任務,使學生不斷掌握新的英語知識,并通過實踐應用,發展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素養。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積累知識、運用知識、學習新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布置恰當的研究任務,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二)設立基本教學目標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并讓學生具備英語實踐運用能力。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過去分詞作定語和表語”這一內容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英語知識中的過去分詞進行學習,并掌握其用法,進而掌握定語及表語的運用方式。教師只有在明確研究性學習任務目標的基礎上,才能確保學生扎實地掌握英語知識,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及英語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訂英語學習計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3]。
(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起到輔助作用,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更好地吸收、理解很多知識點,加深對英語知識的印象。為此,英語教師在課前準備教案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研究,并將其中涉及的知識點設置為研究性問題。教師要巧妙設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明白英語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使其掌握英語知識點的應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為學生設置研究性學習任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要為學生設置與其英語學習水平相符的學習任務,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學習。
(四)優化英語教學任務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優化英語學習任務是一項重點內容。教師應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習任務的實效性與科學性,從而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內容,完成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在優化英語學習任務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后,以學生為核心,為其設計引導性的學習任務,確保研究性學習的有序進行。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為學生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Tomorrow's World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研究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展開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與分析。對于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分析計算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判斷“未來,我們不用在教室上課”是否正確,并找出依據。這樣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印象。如此一來,不同英語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能夠重拾學好英語知識的自信,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并嘗試挑戰具有難度的研究性問題。
(五)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與認知意識,但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意識存在差異。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最終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維效率并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從而喚醒學生的思維意識,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氛圍中進行合作探究,能夠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Protecting the Sea這一課時,由于學生能夠了解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如何用英語交流海洋世界的基本情況,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六)創新研究性學習方法
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英語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完成英語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在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熱情。為此,教師要不斷豐富研究性學習內容,在研究性學習中融入創新元素。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City and Country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分層教學與微課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進行分層,并據此為學生提供微課學習資料。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觀察每個層次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的研究性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不斷將創新元素融入高中英語研究性教學中。
結 語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模式是提升學生英語水平、促進學生成長的有效學習方式。將研究性學習模式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探究能力與英語思維能力。高中英語教師要大膽創新和改進英語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與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趙微.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高考,2020(17):142.
王曉曉.研究性學習策略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7(18):36.
安彩紅.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6):1.
作者簡介:伍明聰(1965.5—),男,福建上杭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龍巖市“教壇新秀”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