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玩是幼兒的天性,這是每一位學前教育工作者都能總結出的教育經驗。但是,不能讓幼兒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玩。要想讓玩與教育相結合,教師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以玩為中心的教育情景,讓教育內容與游戲玩樂結合在一起,營造寓教于樂的學前教育氛圍。同時,教師要用愛心、責任心、細心、耐心去感化兒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在本文中,筆者對游戲化的幼兒教育情境構建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和見解,希望對廣大同人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游戲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4-0020-02
引 言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告訴我們,環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確如此,環境和氛圍可以造就一個人,甚至改變一個人。正是基于這一觀點,筆者嘗試在幼兒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理論,希望通過打造有趣、生動的游戲教學情境,讓幼兒在玩的同時收獲更多的知識,并在玩樂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提升對游戲教學的認知,重視游戲教學引導
幼兒教師要對創設游戲教學情境有正確的認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看來,這將直接影響游戲教學的發展狀況。要想使游戲教學情境創設合理化、科學化,幼兒教師應提升對游戲教學的認知。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主導者,一定要在觀念和意識上使情景布局與游戲教學相結合[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幼兒階段的個性塑造,以及人格魅力形成,將會成為幼兒今后成長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而科學組織幼兒趣味游戲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
例如,很多幼兒喜歡吹泡泡,因而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手工制作泡泡水的活動。這個活動容易操作,教師只需要給幼兒準備空水瓶、自來水、洗滌劑等簡單的生活材料,指導他們先用木棍兒或者其他工具把水和洗滌劑混合起來,然后引導幼兒配置出各種各樣顏色的泡泡水,最后讓幼兒用自己配置的泡泡水吹泡泡。這個活動既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一些生活常識。
二、科學投放游戲教學材料,創建不同區角游戲
教師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教育家夸美紐斯早就在《大教育論》中明確指出:“所謂情境教學,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入或者創設出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的,以形象、具體、生動為主的場景,以及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態度和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教材,促進幼兒心智成熟、快樂成長。”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學家早就開始探究和分析情境教學,也得出了一些結論。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幼兒教育現狀,對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接受度和認知水平進行客觀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為不同階段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游戲教學材料,同時營造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游戲教學氛圍,滿足不同階段幼兒的心理需要和認知需要[2]。
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需要創設的是主角類型的游戲情境,如“小猴子請客”“小馬過河”“小百靈鳥的音樂會”等。而針對這些游戲,教師也應準備相應的材料,如小動物角色的頭飾、彩色泡沫板、動物標志板、水彩筆等。這樣,小班的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能夠放飛自我,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學會為人處事的方法。例如,在“小馬過河”游戲中,幼兒可以明白:很多事情自己不動腦筋是不行的,只有試一試才會理解,要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得知識,而不是只聽他人的言論。
針對中班的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的方式合理地組織一些家庭類的教學游戲,如“家庭知識競賽”“人體雕塑”“你畫我猜”等,所需要的材料也很簡單,如間隔板、彩色水筆、搶答器等。在趣味游戲教學的情境中,幼兒不僅提高了理解和表達能力,還加強了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增強了親子關系。因此,家庭類趣味游戲對引導幼兒能力發展是非常有效的。
針對大班的幼兒,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游戲。由于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跑跳能力,教師就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組織一些體育競技類的游戲。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創設“拔河”“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情境,使幼兒在跳躍、追逐、奔跑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獲得愉悅的體驗。同時,通過競技類游戲,幼兒能夠明白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道理。因此,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幼兒優良的品質。
三、靈活運用游戲教學形式,促進課堂秩序穩定
幼兒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和約束能力較差,在課堂上常常會做一些小動作。這會影響課堂秩序,也會耽誤教師的教學進程。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在上課時要張弛有度,在給幼兒充分的課堂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時刻關注他們的動向,對他們的言行進行監督。課堂秩序也是保證教學時效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師可以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維護課堂秩序[3]。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一些競賽游戲,如知識問答,讓全體幼兒都參與。對于回答正確的幼兒,教師要及時提出表揚:“這位小朋友表現得好棒呀!”這樣一來,其他幼兒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夸獎,也會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尤其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的幼兒會有明顯的改變。
四、耐心觀察幼兒的游戲動態,適時進行引導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說:“孩子獲得愛和尊重的時候,就會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來創造和形成自我。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則。這個階段的獨特生命活動現象就是,完全處在生命中,以自我為中心。”幼兒階段是一個人塑造自我意識的開始階段,所以幼兒教師一定要多觀察、多了解幼兒,要給予幼兒平等的愛和尊重,并通過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同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需求,還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狀態,并適時進行指導,用愛心、耐心、責任心來教育他們。
例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奔跑、跳躍,極有可能會發生互撞跌倒的事故。有的幼兒會因失誤對某個游戲環節失去信心,甚至會陷入情緒低谷,久久不能平復。對于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有效解決,不能讓這種消極情緒環繞學生周圍,這將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幼兒教師要采取合理、有序的方法來解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問題。如果幼兒在游戲中摔倒,教師要及時將其扶起來,并立刻檢查他們是否受傷,進而進行后續的處理;如果幼兒在游戲中經過多次嘗試仍不能成功,教師應及時安撫他們,或者跟他們聊天,或者通過講小故事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幼兒盡快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進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五、科學創設游戲情境,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論與當前幼兒教育提倡的“課程回歸生活”教育理念是一致的[4]。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創設游戲情境,通過設定游戲規則、內容及目標,引導幼兒將游戲與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交通標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解交通標志的相關知識,然后創設過馬路的情景游戲。教師利用貼紙把教室地面布置成十字路口,并且提前準備好紅綠燈道具。幼兒通過觀看這些道具,很容易理解是在過馬路的場景中。接下來,在幼兒模擬過馬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不同的交通標志,再進行詳細的講解。此外,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選取一個交通標志站在馬路邊,讓其他幼兒根據標志過馬路。這樣的實用性游戲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加他們的常識積累。
六、創設游戲環境,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
幼兒階段是提升幼兒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審美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課堂游戲化的背景下,教師除在環境創設上花費精力外,還應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讓幼兒在游戲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體驗游戲,為幼兒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包括鍋、碗、瓢、盆,然后讓幼兒把教室的一個角落布置成廚房,這樣能夠讓幼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教師除了為幼兒準備必要的廚具外,還可以準備一些可愛的裝飾材料,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意識進行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布置游戲環境,還要引導幼兒體驗美、發現美。此外,通過這樣的游戲設置,幼兒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結? ? 語
總而言之,游戲教學情境的布置和創設對發展幼兒的多元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將游戲情境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有機結合的方法,希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游戲教學更好地促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胡小云.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低起點原則[J].江西教育,2005(20):24.
劉俊鋒.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應用題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07):144.
李明.初中數學應用題“上手難”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教書育人,2019(32):86-87.
曲建濤.數據研究法解初中數學應用題[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9):47-48.
作者簡介:陸麗萍(1981.1—),女,江蘇蘇州人,二級教師,區優秀見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