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六年級語文的總復習,是對整個小學階段相應知識的鞏固,也是實現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總復習階段,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系統地、高效地復習語文知識。古詩文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及難點。學生學習古詩文不僅能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還能增加自身的知識積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在新時期教學改革背景下,古詩文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在小學六年級語文總復習中,教師應加強對古詩文教學的研究,不斷優化古詩文總復習策略,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古詩文;總復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4-0069-02
引 言
本文針對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文總復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提升整體的復習效果,讓學生在掌握相應古詩文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應對考試的技巧及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文總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文總復習中,學生的復習進度都是跟隨教師的節奏來進行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會對學生的復習方式產生較大的影響。實際調查顯示,眾多教師在古詩文復習中知道教授學生答題技巧,并重視學生古代文化常識的積累,同時通過布置任務或做練習的方式來進行,但多讓學生機械地背誦,并沒有教會學生良好的背誦方法,對學生做題內容的相應指導也較少;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的講述方法,教學形式也較為死板,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
第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古詩文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實際調查顯示,一些學生對相應古詩文知識的積累較少,無法根據考點來進行高效復習。在學生自身基礎水平不足的情況下,教師的古詩文教學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不少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并消極地應對古詩文復習。這源自學生對古詩文所產生的畏難心理。大多數學生表示,古詩文較為晦澀、難懂,在學習中逐步失去了興趣。尤其古詩文學習需要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感。這導致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古詩文學習效果較差,從而對古詩文學習產生消極應對的態度。鑒于此,教師可在講解課本的基礎上,針對相應古詩文內容進行有效的整理,教授給學生有效的積累方法。
二、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文總復習的策略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創新古詩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在基礎知識積累方面的困難,并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一,確定復習的方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中,可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確定課程目標,并注重解讀語文課程中關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語文素養要求學生重視相應字、詞、句的積累,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滲透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不僅要教授給學生相應古詩文的背誦方法、講解古詩文內容,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綜合性的教學框架,整合“三維目標”,提升學生整體的復習效率[2]。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總復習中,教師需要重視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加強學生對古詩文知識的積累及運用,在與學生雙向互動、共同參與的基礎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總復習方向確定中,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注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文復習中,教師也需要充分關注《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以及近年來相應的考試說明和考試變化,從相應命題的理論角度來進行分析,并結合小學語文古詩文的特點,在復習中重視課本知識的積累及相應古詩文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當地小升初的具體要求來關注當前的考試改革,并明確復習的總體目標和方向,尤其要注重當前考試題目的設計,從增強學生實際理解、分析及表達能力等多個角度出發,來加強學生對相應內容的練習。
第二,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更好地開展古詩文復習有積極的作用。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就會逐步失去學習的興趣,整體的復習效果也會較差。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可結合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備,將古詩文和音視頻結合起來,增強古詩文的藝術感染力;應明確古詩文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不能任由學生毫無目標地復習;針對古詩文復習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答題技巧,通過朗誦競賽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在課后,教師也需要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積累情況[3]。
第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六年級古詩文復習中,學生不僅要關注對相應知識的積累及理解,還需要培養自身的古詩文閱讀能力及應用能力。對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古詩文時,可適當引入一些答題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閱讀相應古詩文材料的基礎上,快速掌握其中的關鍵性內容,并結合古詩文的語境,來針對一些重點的語句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識積累,在增加學生古詩文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結合語境答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對古詩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有效地把握古今詞語的差異,從而掌握相應的考點。古詩文學習的難點在于如何處理好古代和現代漢語之間的差別。這就要求小學六年級學生不能從現代的角度來理解相應的詞語,而是要在理解整個古詩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分析語境,提升自身的答題準確率,逐步消除對古詩文的畏難心理,從而更好地了解和傳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第四,豐富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古詩文講解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復習策略,讓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積累、錯題的積累,并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復習的目的。小學古詩文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能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針對語文古詩文進行復習時,學生必須有積極的復習態度,認識到語文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并注重時間的合理分配,明確復習目標,注重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4]。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夯實學生的古詩文基礎知識,提升整體的復習效果。在小學六年級古詩文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進行相關習題的練習前,對相關的古詩文知識進行整理及積累,在初步鞏固相應內容的基礎上,整理相應的練習錯題,并針對古詩文內容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尤其要結合小學六年級的考試特點來指導學生積累相應的文化常識、實詞、虛詞等多項內容,讓學生在積累及掌握這些專題內容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在小學六年級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小升初的考試目標來合理設計相關練習,讓學生從練習中了解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歸納錯題的類型及錯題的規律來逐步掌握答題的技巧。
另外,教師也需要注重學生的課外知識積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增加學生知識積累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古詩文學習的效果。尤其是在進行課外古詩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將課內和課外知識結合起來,逐步培養學生古詩文學習的語感,在增加學生詞匯量的基礎上,使學生快速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并能準確答題。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復習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課外古詩文閱讀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相應的課外古詩文,讓學生組成閱讀小組,并根據每周閱讀內容展開討論,將古詩文的學習內容以故事的方式在小組內進行講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并增加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積累,從而達到豐富學生情感的目的。
第五,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答題方法。小學六年級古詩文學習的難度相較于其他學段有所提升,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注重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讓學生逐步調整心態,從古詩文的基礎知識入手,由易到難,在讀懂相應古詩文的基礎上,結合相關題目的解答,來提升整體學習效果。同時,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答題技巧。例如,針對古代文化常識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的語境,并根據日常積累的內容來進行解答;針對一些分析題,則可以讓學生在讀懂題目、讀懂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理解。
結? ? 語
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要明確復習的思路及方法,選擇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的材料及內容,讓學生在獨立練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實際復習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與學生充分溝通的橋梁,在課本內容分析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并實現課本與其他材料的有機結合。在具體復習中,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合理安排教學的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實現學生古詩文知識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及靈活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蔣清鋒.“三癥三因三轉”:小學古詩文學習的情趣化轉型[J].教育科學論壇,2020(31):22-25.
周秀琴.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J].家長,2020(30):89-90.
劉青.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0):89.
王彬.古詩文吟誦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實踐研究[J].散文百家(理論),2020(09):147.
作者簡介:朱小紅(1978.11-),女,江蘇如東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