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當前,部分農村地區教師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課堂教學依然以講授法為主,導致課堂教學耗費的時間多,實效性卻很低。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轉變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轉變的實踐進行了探究,以期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而優化課堂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4-0020-02
引 言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關注與深思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更為全面的培養目標,而這些目標必須借助課堂這一主陣地來實現[1]。因此,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轉變的必要性,探究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轉變的實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能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切實為教師減負、為學生減負,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轉變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學科歷來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能有效豐富小學低年級學生基本的文學知識,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在于小學語文存在人文性特點,能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人文思想和價值觀念,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2]。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語文這門學科的關鍵性可想而知。
然而對過去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分析可知,低年級學生由于進入小學階段不久,對小學各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還沒有完全適應,因此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優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科學構建高效課堂[3]。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轉變的實踐探究
(一)采取課堂導入的方式,不斷調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的思想還處于非常稚嫩的階段,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只有在學習興趣的不斷驅使下,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為了實現這樣的基礎教學效果,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巧妙開展課堂導入工作,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4]。
例如,在教學《羿射九日》一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如果在開始階段就直接打開課本,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教學,肯定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思想壓力,嚴重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但是,語文教師如果能改變教學策略,在開始階段設置一個有趣的課堂導入環節,向小學低年級學生簡要口述關于后羿射日的各類神話故事傳說,同時細致介紹相關古代神話人物之間的關系,就能夠有效集中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材課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活躍語文課堂氣氛后,語文教師再具體教學課文,便能夠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的。
(二)積極應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有效輔助識字教學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十分基礎和關鍵的教學內容,需要語文教師高度關注和重視[5]。然而,在傳統課堂上,因為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相對陳舊和落后,小學低年級學生會認為識字學習過程十分抽象無聊,學習效率低下。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有效輔助識字教學,從而提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削弱識字抽象性的特點,使小學低年級學生樂學、易學。
例如,在教學關于“日”“月”等比較簡單的漢字時,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設備,通過播放一個簡短的動畫作品,生動形象展示太陽、月亮,并進一步描述其變化為漢字“日”“月”的過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漢字“日”“月”等相關識字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并分析語言的習慣。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具體講解漢字知識,真正促使學生有效掌握漢字知識,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多音字教學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按照多音字不同發音情況所對應的具體情景,細致繪制相應的文字說明圖片,有效制作相應的演示動畫視頻,同時錄制特別準確的漢字發音資料,在實際圖片、動畫視頻的展示過程中,播放對應的漢字發音,真正讓學生能夠將不同的實際情景、文字含義與具體發音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掌握正確、多樣的漢字發音技巧。
(三)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體驗
低年級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比較缺乏,因此其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可能難以與教材課文、文章作者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不能準確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思想[6]。為了有效解決上述教學難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為了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確保語文教學內容呈現具象化、可融入、可體驗,進一步彌補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人生閱歷方面和思想感悟方面的不足,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組織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