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笑
摘 要: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教育,不僅能使幼兒了解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還能豐富幼兒園的課程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多元化發展。本文以“霜降”主題為例,從重視環境浸潤作用、一日活動貫穿節氣教育、構建家園共育模式三個方面詳細闡述在幼兒教育中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幼兒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08-02
引 言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瑰寶,是當代社會文明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氣文化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具有豐富的精神文明內涵,與人文科學有效融為一體,擁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一、在幼兒教育中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的意義
(一)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可以讓幼兒切實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切身體驗到傳統民俗節氣的獨特魅力,進而激發他們對優秀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之情,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1]。
(二)開展二十四節氣教育,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提倡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和學習我國傳統文化,體驗我國文化的豐富和魅力。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包含天文、氣象、農業生產等自然規律及飲食、健康等生活知識,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融入幼兒園課程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充盈幼兒園的校園文化,提升教師的文化內涵和專業素養,激發幼兒的發展潛能,讓幼兒在對節氣知識的學習與體驗中開闊視野,提升對大自然的審美能力,進而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品格。
(三)開展二十四節氣教育,滿足幼兒發展需求
《綱要》和《指南》中指出,教師應利用傳統節日,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的民族文化,引導幼兒實際感受我國的精神文明,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直接體驗是幼兒學習、獲得經驗的重要方式,節氣文化源于先輩們的生活,展現了當時先輩們生活的場景,能夠較好地滿足幼兒學習發展的需求,節氣文化的體驗性也有利于幼兒積累學習經驗。教師將節氣文化用具象化的方式傳授給幼兒,可以讓他們體驗、感受節氣文化,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幼兒對自然科學的熱忱,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幼兒教育中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的策略——以“霜降”主題為例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每年公歷10月23日或24日交節。“霜降”屬于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季節變化特征較為明顯。教師設計與“霜降”相關的活動有利于幼兒感知節氣文化。民間素有“霜打菊花開”“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等傳統習俗。為了讓幼兒了解霜降的節氣知識,筆者將從重視環境浸潤作用、一日活動貫穿節氣教育、構建家園共育模式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在幼兒教育中開展“霜降”時節活動。
(一)重視環境浸潤作用,營造活動氛圍
營造節氣文化活動氛圍,可以讓幼兒在環境的熏陶中加深對節氣文化的了解,切實地感受節氣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在霜降節氣活動中,教師可以制作“‘霜降時節的秘密”調查表,讓幼兒收集關于“霜降”的來歷、傳說和習俗的圖片、文字資料等主題框架的內容,用于布置活動室的主題墻面,讓幼兒對霜降節氣有初步的了解。班級語言區可以用古扇畫上和“霜降”有關的美圖、諺語、古詩等進行裝飾,讓幼兒可以駐足觀賞、吟誦,同時愉悅幼兒的心情。美術區可以用幼兒制作的“柿子娃娃”裝飾樹枝,并張貼落葉制作的藝術作品、賞菊的繪畫作品等,增添節氣的氣息。節氣文化墻上可以貼上“霜降”節氣的活動照片,記錄幼兒參加節氣活動的情況。豐富多彩的節氣環境可以讓幼兒對“霜降”節氣的文化知識有直觀的認識。
(二)巧妙利用一日活動,貫穿節氣教育
在幼兒教育中開展二十四節氣活動,教師要巧妙利用和安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節氣文化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激發幼兒學習節氣知識的興趣。
1.生活活動中點滴滲透,融入幼兒心靈
生活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環節,教師可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融入二十四節氣文化。
在幼兒早晨來園這一時間段,教師可以播放與“霜降”節氣相關的歌謠;晨間戶外運動時開展“小小播報員”活動,請輪到播報的幼兒向全園介紹“霜降”節氣,講述它的來歷等內容;早操時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編排節氣操讓幼兒鍛煉身體。在“霜降”節氣的前一周,教師可以指導大班幼兒觀察一周的氣溫變化,并進行記錄,使其直觀感受氣溫逐漸下降的趨勢;引導中班和小班的幼兒觀察、記錄自己每日的飲水情況,明白“霜降”天氣干燥的特點,知道自己每天要喝夠一定量的水,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在餐前等待、餐后散步環節,教師可以和幼兒分享有關“霜降”的諺語、古詩;在離園準備時開展“霜降”節氣分享會,讓幼兒分享自己對“霜降”時節的氣溫記錄表、飲水記錄、收集的“霜降”時節物品等。教師充分利用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將節氣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幼兒的心中,靜待其生根發芽。
2.開展主題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