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賢
摘 要:泥塑是我國民間藝術之一,自新石器時代后,泥塑藝術不斷發展,到漢代成為重要的藝術品類。實踐證明,將泥塑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表現力、觀察力、創造力,還可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理念,將泥塑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問題引導、項目體驗,將泥塑學習延伸為一場有意義的泥塑藝術實踐活動。
關鍵詞:泥塑;教學策略;小學美術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89-02
引 言
泥塑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最為質樸的藝術。民間藝人大多從生活中就地取材,利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制作一件件精巧的泥塑工藝品,博得民眾的喜愛。泥塑作品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人們以泥為原料,通過捏、揉、搓等技法,用概括、夸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一、泥塑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意義
(一)文化育人的價值強調
泥塑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考古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的不同遺址的泥塑作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著名的無錫惠山泥人、陜西泥老虎和天津“泥人張”等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所接受和喜愛。新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為底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核心素養。因此,將泥塑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學生在豐富的泥塑作品制作體驗中形成美術核心素養。在開展泥塑藝術教學前,學生對泥塑的認識并不深刻。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不僅對泥塑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還知道泥塑藝術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藝術,融入了設計、雕刻等技能與知識。學生在制作泥塑的過程中會在不自覺間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二)課程育人的現實需要
隨著學校課程建設的不斷完善,特色課程的建設也日漸豐富,泥塑因其特色鮮明、取材容易、方法簡單等特點,被眾多學校作為特色課程予以開發并實施。筆者也以此來加強美術課程和傳統文化的聯系,增強課程活動的探究性和體驗性,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同時,依托泥塑校本課程,筆者還對“泥塑藝術融入美術課堂”進行了課題研究,深入研究泥塑的教學形式及學校美術特色發展的方向,利用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不斷挖掘泥塑藝術的表現形式,形成泥塑校本課程綱要。
(三)學校發展的特色實踐
學校地處蘇州,受無錫惠山泥人的影響,美術特色創建融入了諸多泥塑的人文特色。近年來,學校美術教育以泥塑為抓手,因地制宜,圍繞材料、工具、方法進行課程化設計,分年段、有梯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泥塑校本課程。由于課程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推進有序,泥塑校本課程實施以來成果顯著,學生與學校多次獲獎。泥塑藝術已成為學生創新創造、表達個性的一種良好途徑。
二、泥塑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困境
(一)有限的課程資源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為了滿足學生對泥塑的學習需求,學校開發了泥塑課程,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僅是對泥塑課程進行分層、分類實施顯然不夠。此外,課時、教室也成了泥塑課程實施的難題。對于泥塑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了解泥塑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還需要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二)模糊的教學路徑難以保障學生多樣化的學習
如何實施泥塑教學,筆者在教學中尚未探索出一條鮮明的實踐路徑。雖然在義務教育階段,蘇少版美術教材的每一冊里幾乎都能看到有關泥塑的課程,如玩泥巴、柱狀雕刻、飛機(二)、中國民間玩具等,這些課程也都被歸納進造型表現領域,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圍繞教學主題,引導學生以泥塑的方式感受泥塑的形體美、色彩美、線條美、裝飾美,領悟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還稍顯不足。教學路徑模糊,必然影響學生學習的方式,難以保障學生多樣化的學習。
(三)薄弱的師資力量難以培養學生多維的藝術思維
泥塑以泥為原料,通過捏、揉、搓等技法,用概括、夸張的手法,加以觀察、表現、創造,從而完成泥塑藝術創作。目前,學校的美術教師大多沒有泥塑經驗,所學多為油畫或設計,對泥塑藝術的認識與實際制作經驗都較欠缺。泥塑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思維方法的呈現,教師需要將泥塑轉化為一種特殊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泥塑的世界,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泥塑的多樣表達方式。因此,薄弱的師資力量確實難以培養學生的多維藝術思維。
三、泥塑藝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從生活中走入藝術,初探泥塑魅力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的這一理論為泥塑藝術進課堂提供了許多思考路徑。實際上,民間藝人就是從生活中感悟美好,從美好中產生情感,再將所體悟到的情感轉化為藝術品供人觀賞。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實際生活中挖掘美,利用生活經驗創造美。那么,學生如何從生活中發現泥塑藝術呢?
以“泥玩具”一課為例,課前,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在校園中尋找泥巴,讓學生捏一捏、按一按泥巴,說一說泥巴有什么用處,然后讓學生收集家鄉的泥玩具資料,也可以將家鄉、自己小時候玩過、旅游中購買的泥玩具帶到課堂上。生活中的素材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有其生活經歷的物品。課上,有的學生帶來浚縣燕子泥咕咕,有的學生帶來旅游時買的泥老虎,教師也準備了無錫惠山的阿福和中國夢娃的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