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為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目。其中,經典閱讀主要適用于高年級學生,繪本閱讀適用于低年級學生。本文主要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導向,對中高年級學生的經典閱讀能力與低年級學生的繪本閱讀能力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閱讀推薦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74-02
引 言
經典閱讀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繪本閱讀是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載體,兩者均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導向,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而經典閱讀、繪本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開展經典閱讀、繪本閱讀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中高年級學生經典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增強經典閱讀趣味性,精選國內外經典讀物
為培養中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讀物,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應用能力、語言邏輯思維能力、文學鑒賞與創造能力。市面上的書籍良莠不齊,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較弱,難以正確辨別與選擇優質的書籍,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對于中高年級學生,教師應為其提供與其認知水平和閱讀水平相符的經典讀物。經典讀物可分為中國經典讀物與外國經典讀物,其中,中國經典讀物主要是根據年代、體裁來分類,教師要選擇與學生閱讀水平相符、閱讀難度適中的經典讀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使其在閱讀中掌握名著在語言組織方面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在實踐中應用。在具體的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根據經典讀物的內容寫推薦詞,確保推薦詞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磨煉學生的閱讀意志,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語言組織方法[1]。
(二)注重學習體驗,激發經典閱讀動力
在小學語文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生為本”理念,關注學生在經典閱讀中的獲得、體驗、感受,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情感交流。其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閱讀的第一個環節,教學導入具有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作用。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生動、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教學導入。其中,微課導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微課以視頻為載體,與音頻、圖片一起展示,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教師用微課這種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教學導入,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最后,在微課導入的基礎上,學生在學習中能快速進入文本情境,高質、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2]。
(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小學語文經典閱讀教學,教師要以興趣為導向,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經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為加深中高年級學生對人物特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故事情節中來剖析人物性格,如從經典名著《水滸傳》中的“豹子頭”林沖誤闖白虎堂的故事可以看出林沖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的性格;從“黑旋風”李逵江州劫法場的故事可以看出李逵脾氣火暴、疾惡如仇、俠肝義膽的性格;從“花和尚”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的故事可以看出魯智深疾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豁達明理的性格;從武松斗殺西門慶的故事可以看出武松有仇必報、充滿血性的性格;從宋江私放晁蓋的故事可以看出宋江為人仗義、善于用人的性格。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人物的綽號來分析其性格特征,如宋江的綽號叫“及時雨”,由此可以看出宋江是一個為人仗義、善于濟危解困的人物。
二、低年級繪本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從低年級開始就大力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活動,彰顯繪本閱讀教學的意義。教師選取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符的繪本,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繪本閱讀能力。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無字繪本為主,在選取繪本后,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以促進學生繪本閱讀能力的提升[3]。
在講解繪本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繪本朗讀習慣,通過朗讀達到培養學生聽力的目的。學生可以采取連讀、弱讀、重音、齊讀、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朗讀等方式朗讀繪本,再結合具體的情境和人物身份,明確各自所要表達的語言與情感,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低年級繪本閱讀技巧
(一)初讀以感受為主
在初讀階段,學生首先對繪本的封面進行閱讀,通過觀察發現封面中的信息,再通過閱讀、練習、思考和提問獲取相關信息。封面圖像中往往包含了書中的重要字符或者重要的相關文本信息,有的繪本利用文本頁面作為封面,提示文本中的相關線索。教師可帶領學生挖掘封面信息,基于學生的好奇心與閱讀期望導入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繪本《大腳丫跳芭蕾》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封面,考查學生能否挖掘出簡單圖畫中蘊藏的關鍵信息,并從畫面中找到其深層語言。在學生觀察封面后,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在封面中發現的信息提煉出來,很多學生的回答僅基于畫面表象。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主人翁貝琳達的形態特點、動作和笑容,從而明確主人翁的陶醉、自信等心理感受,加強學生對人物內心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猜測繪本的劇情,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說,會想、會說。接著,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學習繪本前三頁,為學生示范朗讀后,引導學生在聽讀中提升專注度,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與認知,而后續內容則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仔細閱讀后進行深層思考。這樣,學生通過發現和分析,對整個繪本的內容形成了初步的認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