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開展閱讀教學對培養與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僅能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通常表現在對英語的基礎方法與技能的掌握狀況。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8-0022-02
引 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獲取和處理相關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學生的閱讀量除教材外,應達到15萬詞以上。同時,《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表達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知,英語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另外,在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已成為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考查的重要題型,且在考試中占據著較大比重,其不僅對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進行考查,還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概括與理解能力、判斷能力進行考查。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善。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陳舊
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會對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影響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更愿意運用陳舊的教學法,即在黑板上列出閱讀語篇的中心內容,寫出每篇語篇的閱讀步驟,但是沒有講解具體的閱讀方法,也沒有教授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技巧[1]。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閱讀步驟,對黑板上的語篇內容進行瀏覽,過度關注每個詞匯的含義,無法從整體上理解與把握語篇。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對閱讀語篇的理解與判斷,還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忽視語篇背景的引入
每篇英語語篇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且作者的創作目的也不相同。但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本篇語篇的內容,將目光局限于語篇內,過于注重對每個語句的分析,忽略了對語篇背景的引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文化氣息濃郁的相關語篇,學生就無法有效理解,更無法對語篇內容進行深層次解讀。
(三)閱讀方法單調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單純地認為只要教好閱讀方法即可,學生只要充分掌握閱讀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績。但是,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會制約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2]。學生只對教師講解的閱讀方法進行學習,容易忽略閱讀語篇的整體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英語語篇的分析就會出現偏差,并對閱讀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對閱讀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
(四)閱讀過度注重語篇細節
在目前的英語閱讀中,部分學生太過于注重語篇的每個詞句,認為在閱讀時不能錯過任何單詞,且每個單詞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閱讀時通常采用逐字逐句閱讀的方法。這不僅會降低閱讀速度,還會出現理解困難的狀況。同時,部分學生太過于關注文本細節,認為每個形容詞、動詞都在語篇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對語篇中的每個人物及其事件、每個情節變化都進行仔細分析,卻沒有從整體上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理解。這樣的閱讀通常只是片面的閱讀,學生沒有充分認識與理解到閱讀的深層次含義[3]。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優化策略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想要使英語閱讀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就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進行研究,并對每位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上的優勢與不足進行了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4]。
例如,英語教師可根據每位學生的閱讀水平,開展差異化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閱讀一些英語名著的片段,并讓其寫讀后感,從而幫助其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而對于中等生,教師應讓學生吃透教材,并在學生完全熟悉教材后,運用典型的閱讀理解試題,輔助學生對真題進行理解。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還能使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得到有效提高。而對于閱讀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就要引導其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抄寫下來,并進行朗讀或背誦。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還能使學生實現基礎知識的積累與夯實,不斷縮短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有效學習。
(二)注重語言背景導入
目前,受社會環境與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態度產生了較大的轉變,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5]。部分學生雖然在英語學習中下足了功夫,但沒有獲得應有的效果。對于英語學科而言,其作為一門具有實用性的語言學科,主要教學目的就是促使學生學會應用英語語言。初中生閱歷不足,且對英語文化較為陌生,因此,在英語閱讀中通常無法掌握閱讀要領,也無法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想要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閱讀語篇的內容,并使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全面拓展,同時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找到相應的切入點,引入語言背景[6]。
例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這一單元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單詞與短語,如Australian, in the case, prefer, electronic等,并使學生學習與掌握關系代詞“that/who”引導的從句。想要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喜好,且深入理解英語文化,英語教師可以將英語音樂曲風與流派等視頻進行剪輯,并配上相應的音樂及英語描述播放給學生,將文化背景作為基礎內容進行教學。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運用英語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認識與理解,還能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吸收及對國外文化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形成英語人文素養。
(三)注重閱讀方法的優化
閱讀方法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注重教授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全面且深入地理解語篇內容,從而明確語篇閱讀的價值。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彌補傳統閱讀中的缺陷,更好地獲得閱讀語篇呈現的關鍵信息,從而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7]。
例如,在閱讀Can you play the guitar?時,學生采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首先了解到整個語篇是以“guitar”為中心進行描述的,即將“guitar”作為閱讀的切入點;其次對語篇所描寫的具體事件進行了解,即語篇主要是描寫了朋友們是否都會彈“guitar”,是否都愿意參加“art club”;最后對語篇內容進行拓展,了解“guitar”的彈奏技巧,并充分認識到會彈“guitar”對自身發展帶來的好處。教師注重閱讀方法的優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條理清晰地理解閱讀語篇,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閱讀技巧的掌握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并學會根據閱讀語篇內容的不同,選擇細讀或略讀。所謂細讀,即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習需求開展精細化閱讀,對閱讀內容進行細嚼慢咽的品味,揣摩其寫作手法,以促使學生的觀察與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所謂略讀,主要是指對閱讀語篇進行大致瀏覽,是對特定的學習內容開展的一種迅速閱讀的方法,即讓學生根據學習需求,捕捉關鍵信息,以促使學生快速掌握相關英語內容。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語篇內容的不同,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以促使學生更有效地把控英語語篇的整體脈絡,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啟發與引導,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方法得到有效完善。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只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融入閱讀文章的背景知識,優化閱讀技巧與方法,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英語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王穎慧.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策略培養[J].中外企業家,2020(20):222.
石莉平.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海外英語,2020(13):114-115.
羅濤.試論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J].才智,2020(18):90.
邊東英.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重要意義[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62.
華敏.巧用閱讀教學助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3):198.
楊新春.巧用閱讀教學助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革新,2019(10):34.
王益娟.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名師在線,2020(30):61-62.
作者簡介:張東霞(1968.12—),女,甘肅靖遠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