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現如今科技不斷變革,互聯網也在高速發展,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不斷推動著教學模式的變革。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氛圍,用一種直觀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歷史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可能由于教師教學的不完善,操作的不正當,對于學生歷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多媒體教學,積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效規避多媒體教學的弊端,讓學生歷史成績得到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初中歷史;利弊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28-02
多媒體教學是現如今比較新穎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創新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相較于傳統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更為新穎的教學手段,能夠把圖像、聲音、視頻等有效結合在一起,給學生以直觀的上課體驗。它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互聯網上查閱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讓學生獲取一些課堂中所沒有的知識,把一些抽象化的知識用一種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但同時多媒體教學也有一定的弊端,有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認知不清,講得過多而忽視了初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有可能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學生喪失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利于歷史教學的健康發展。本篇結合教學實踐與調查結果,對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利弊進行分析。
一、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優勢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互聯網上查找有關的視頻圖片等,用一種圖文并茂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讓學生產生對歷史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明清時期繁榮經濟”時,如果僅僅只是單一地為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是很難感受到中國古代北京城的風光。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明清時期北京城繁華的圖片,可以讓學生先自行猜測這是哪個城市的圖片,進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陳述原因,讓學生表達自己對于中國古代盛世的理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北京從古至今的繁華景象,為學生講述直至現在北京仍是中國首都,把古代北京與現如今北京做對比,盡管經濟發展不同,但可以讓學生看看現如今北京有哪些建筑是從古至今就一直保留下來的。帶領學生走進時光穿梭機,感受明清時期北京城的風采,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帶領學生感受當時的社會,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樂趣,從而促進本節課教學目的的達成[1]。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多媒體教學可以運用其特有的優勢,把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具體的知識,把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可以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尋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運用多媒體來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讓學生走進真實的歷史社會,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知識,賦予歷史生機與活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歷史的欲望,從而不自覺地投入到課堂之中。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初中生是不太了解英國議會與國王之間的斗爭,所以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查閱一些英國議會與國王之間的關系圖,也可以是與此有關的卡通動畫,讓學生易于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國王查理一世遭受審判并且被處死的圖片,先讓學生自己思考:英國國王為什么會被處死?處死國王的原因是什么呢?英國此時發生了什么事件?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英國的制度文化,在學生自己的腦海中有一套對英國制度的理解,方便后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演,把學生帶入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選出一個人來扮演國王查理一世,幾個人來扮演英國議會中的議員和首相,表演內容是:由于蘇格蘭人民起義,國王為了鎮壓這一起義,選擇征收重稅來籌措軍費,但是議會并沒有通過國王的這一法案,反而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用這一表演來引發學生對于英國資產階級制度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總結英國資產階級制度的特點,感受英國議會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引發學生對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對其知識的理解,要能夠正確認識到英國資產階級的制度文化,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如果教師在一節課45分鐘之內一直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不僅會讓教師感到口干舌燥,還會讓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權,無法完整掌握這節課的知識點,這樣教師一味地灌輸是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講完一部分學習內容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鞏固剛剛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最快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春秋戰國紛爭”這一節課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春秋戰國興起的原因,也就是周王室衰敗的原因,進而著重講述秦國異軍突起統一全國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歷史題目的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地圖,周王朝時期地圖還有秦朝的地圖,用地圖來讓學生首先有一個歷史的思維,知道國家是如何變更的。之后引導學生總結周王朝衰敗的原因,為學生講述原因的分析要從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多方面思考,不斷培養學生的分析與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教師之后在講述秦國興起的原因之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自己進行思考或者是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結合當前的政治經濟還有地理位置來全面分析秦國崛起的原因。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每組派出學生代表來發言,讓教師先了解學生腦海中的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這樣學生聽課也充滿目的性。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比如,臥薪嘗膽、問鼎中原、秦晉之好……用這些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上課的活力,鼓勵學生多進行發言。同時教師可以編排一些歷史場景,依據秦國商鞅變法時期的歷史內容來進行改編,讓學生把自己帶入到春秋戰國時期,感受到當時改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
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弊端
(一)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有的教師在制作PPT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生動有趣,而忽視了PPT內容的設置,盡管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PPT內容的空洞是無法滿足教學要求的。教師運用一些有趣的視頻、動聽的音樂或者是美麗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往往只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視頻、音樂、圖片本身,而沒有讓學生領悟到其中的歷史內涵,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例如,在為學生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之時,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課堂之初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用來播放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的視頻、圖片,用視頻或圖片的方式來直接代替教師所講的內容,在課堂內容剛開始時,看上去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但是在視頻或圖片播放完成之后,學生有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東西,而且會把學生的思維停留在視頻播放上面,無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來聽教師后面學習內容的講解,從而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無法實現基礎教學的目標。所以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教師的課程講解之中來,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提高。
(二)形成教學過程的僵化
有的教師會有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認為通過多媒體教學,PPT的播放可以代替教師講述的知識,有的教師從頭到尾就通過PPT展示相關知識,沒有自己應有的分析,把傳統課堂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帶入到了多媒體教學中,只不過把教師灌輸變成了PPT灌輸,使得教學過程逐步僵化,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
例如:有的教師在給學生講述“秦朝統一”這一知識時,會把他所講的知識全部呈現到PPT上,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PPT不斷地為學生進行展示,進而用PPT代替教師的講解。這種講課方法不僅會使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而且會有許多學生不喜歡看滿屏的字,進而開小差,導致在教師講完課之后,許多學生都不知道秦始皇是誰?他干了什么重要大事?秦朝是哪一時期建立的?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把多媒體教學當作一種輔助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防止教學過程的僵化。
(三)造成課堂主次不分
在多媒體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有的教師過分追求講課形式,不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在講課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學課件的精美,而忽視教學內容,造成了課堂上的主次不分,讓學生過于專注與課堂內容無關的視頻,忽視了對課堂內容的學習[2]。
例如,有的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新文化運動”時,過分追求課件的制作,而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內容的講解,讓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與落后性時,有時會讓學生過分肯定新文化的進步意義,而忽視了新文化運動的消極意義,可能會使得學生腦海中對于歷史知識認知不清,讓學生對課堂內容了解不到位,不利于學生未來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要注意把握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堅持為學生正確講述歷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思維,不斷促進學生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利也有弊,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以一種直觀有效的方式來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但同時多媒體教學有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教學過程的僵化,造成課堂主次不分。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對于多媒體教學的正確應用,適當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 瑞.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策略及優勢[J].讀天下,2016(15):240.
[2]趙中華.淺談初中歷史課堂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J].讀寫算,2019(25):27.
作者簡介:陳 明(1984— ),女,江蘇揚州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