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農村教育與城市相比存在較多不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及我國對教育事業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農村教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塘尾街道塘頭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該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基于此,本文對農村小學管理策略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教學管理;管理改革;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04-02
引 言
教育與社會及國家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教育質量、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將有利于國家的持續、穩定發展。當前,農村小學生在我國小學生群體中占據較大的比例。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小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小學管理者和教師應重視農村學校的管理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明確管理方向,設定管理目標
一直以來,農村小學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很多農村小學的教師及管理者片面追求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校內的管理工作,如安全管理、德育管理、衛生管理等。管理體系的失衡,自然會對小學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在對小學實施管理策略、落實管理創新任務時,學校及教師需要全面、系統地分析校內的實際運營情況及整體的學校特色,有針對性、有方向地設定管理目標,并對管理目標進行精細化處理[1]。
一方面,學校可以以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總方向,為學生設定系統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然后,學校管理層應對上述目標進行詳細劃分,細化管理目標。例如,在學習方面,學校應將目標詳細制訂為需要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在生活方面,學生應掌握哪些技能。在詳細化的目標管理體系的指導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及管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在設定管理目標之后,學校管理層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目標管理制度,如針對因主觀因素而未能順利達成管理目標的情況應如何處理。比如,有些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面存在欠缺,教學及工作態度存在問題。對此,學校應制訂相應的措施,進一步增強教師團隊的教學意識及職業素養,使其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形成良好的師風師德,優化校園風氣
教師是影響學生群體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的師德師風及職業素養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小學生年齡較小,判斷能力及思維能力較為欠缺,往往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模仿教師的行為,形成與教師相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因此,教師的“三觀”及師風師德不僅會直接影響校園的風氣,還會對小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農村學校教師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群體年齡較高,雖然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思想比較保守,不愿主動接受新鮮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另一種是教師群體年齡偏低,缺乏教學經驗,未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往往不能較好地配合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針對上述問題,農村小學管理層在實施管理策略時,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學校管理層可以與其他學校的管理者加強溝通,開展學校之間的教師學習活動,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及職業能力[2]。除此之外,學校管理層還可以定期組織校內教師開展職業培訓活動及素養考核活動,使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打造一支能夠對農村小學生形成積極影響的現代化教師團隊。
三、更新管理理念,調整管理制度
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品質及核心素養。在這一任務的引導下,農村小學需要更新整體管理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日常教學中,農村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學習狀態,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及學科素養。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教育體系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教師處于權威地位,所以他們往往會服從教師的安排,被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中,師生關系較為緊張,教師難以深入了解學生,而學生也不愿主動與教師交流。同時,很多農村小學的管理模式不夠人性化,很多制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背離。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小學管理層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及關懷,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例如,在制訂管理制度時,學校管理層可以多與師生溝通;在進行某項學校決策時,也可以本著民主的理念原則,聽取教師的建議或者見解,然后有針對性地優化方案,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四、貫徹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一些農村學校,學生與教師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于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但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學校教育難以匹敵的[3]。因此,在新的教育環境中,農村小學教師及學校管理層一定要注意采取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家長聯系,共同構建家校合作體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當前,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深入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家長對教育存在片面的看法。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鄉村,很多家長忽略了學習的重要性,甚至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農村學校管理層及教師一定要做好全面的調查及記錄工作,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及時開展教育輔導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同時,教師應以班級為單位,借助互聯網組建家長群,定期在群內傳達一些校內的要求、任務及先進的教育信息,引導家長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及科學的育兒理念,使家長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配合學校開展相關工作。
五、落實德育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客觀來說,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農村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會養成不良習慣[4]。教師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長此以往,將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學校管理層需要將德育教育融入整體教育體系中,將德育看作一項重要的工作,督促全校師生全面落實德育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方面,學校應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生行為規范,讓教師以身作則,以自身行為帶動學生成長[5]。另一方面,教師應不定期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德育主題的班會或者主題文藝活動,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共同指導下,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養成良好的德育意識及習慣,從而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關愛學生,攜手共渡難關
在塘頭小學,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心、疼愛。相比于普通小學生,他們更加敏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學校應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懷,使其感受到學校及教師的關愛,從而彌補其內心的缺失[6]。
學校應定期組織各班班主任了解班級中留守兒童的情況,定期匯總他們的信息,制作留守兒童管理檔案。每當這些學生過生日時,學校可以為其準備一份小禮物,帶給其真切的溫暖及關懷[7]。同時,班主任需要重點關注班級中的留守兒童,及時在學習、生活方面提供有效的幫助。
農村小學管理工作存在較多問題。提升農村小學管理工作質量面臨較多困難,需要學校管理者及教職工長期堅持。學校管理者及教職工需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以更積極的工作態度解決學校管理中的問題。
結 語
綜上所述,由于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村小學的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教學理念落后、家長不配合工作及師資力量有限等,且這些問題影響著農村小學生的成長。農村小學的管理者及教職工應及時優化自身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德育工作在學校的落實;加強家校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在家校合作體系下,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李映川.新時期農村小學管理策略探究[J].才智,2018(13):110.
翟相瑞.農村小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242-243.
吳成有.新時期農村小學管理策略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09):104.
黃文博.農村小學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謝必紳.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校長管理存在的不足與對策[J].中華少年,2020(13):73+75.
李正國.求真務實勇創新 精細管理出成效:談一所農村小學管理的那些事[J].教書育人,2019(32):12-13.
馬仲祥.淺談農村小學學校管理與義務教育教學質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5):257.
作者簡介:凌舒雯(1980.10—),女,廣東吳川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