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還是過于注重應試教育,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限制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習慣于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而忽略了學生道德意識、法治觀念、行為習慣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卷面成績與實際行為水平不符。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象,真正做到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文章作者將體驗性學習融入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去,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體驗性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15-02
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主要需要學習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用心理解和掌握,而非他人逼迫或者強制學習。同時,學習者還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加以升華,才能內化為品質,外化為形象。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要求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并且保持學習熱情,從而讓所有學生實現共同發展。課堂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場所。在學習中,有些學生的學習興致高,而有的學生積極性比較低,這往往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積極參與的熱情,能夠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一、體驗性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
情境的創設在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同時,強化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體驗性學習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中學習,有助于創造有趣的學習氛圍。而且體驗性學習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深入思考是非對錯,及時發現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育成熟,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體驗性學習正是尊重了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它對學生思維能力和道德素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在體驗性學習中會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為,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升。此外,將體驗性學習寓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幫助教師將抽象難懂的內容生動具體化,使學生輕松理解和掌握。
(二)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體驗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形式新穎,為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注入了新的力量。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換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師生角色。情感體驗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要充分尊重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比較滯后單一,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填鴨式”地灌輸學生理論知識,不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三)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
知識和生活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其教材內容更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對自己的生活缺乏有意注意。因此,教師將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引入學生生活,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是必需的,這樣也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教師在開展新的教學活動時,要參照學生的學習承受能力和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創造多功能的體驗性學習平臺,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這有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
二、體驗性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強化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要結合所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此,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與學生溝通,更加耐心細致地發現學生的真實想法,采用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時多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悟,從而進一步為學生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據數據顯示,體驗性學習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效率,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發揮體驗性學習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其在活動中發現并彌補自己的不足。比如,在講解“愛父母? 在行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布置體驗作業——放學后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洗洗碗、掃掃地等,并將體驗的過程、結果在課上與同學分享和討論。這樣能夠讓學生理解家長的辛苦,學會感恩家人和朋友。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表現欲比較強,希望通過展示自己而被別人發現和關注。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開設角色扮演的體驗課堂,將角色扮演寓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分配人物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充分展現自我。
例如,教師可以將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的不良行為通過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開展體驗性學習,從而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這一課時,我就將某學生在教室里亂扔垃圾并和值日生發生矛盾沖突這一現象搬進了課堂,讓學生表演,然后讓平時有亂扔垃圾習慣的學生擔任評判員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和評判幫助學生意識到亂扔垃圾是錯誤的,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重視角色扮演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將情境體驗學習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對小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全面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這一便利的平臺,搜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并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對素材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教師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體驗其中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
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性學習模式,教師要將課堂的體驗感放在教學設計的首位,一切圍繞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用豐富的課堂體驗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給各小組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應任務的探究。教師要在課前開展預習活動,讓學生對本堂課所需要實現的學習目標有一個初步認識,并根據探究任務收集討論環節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起引導的作用,要發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多數情況下,教師所布置的課堂討論任務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并在總結和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對學生答案中的亮點進行充分的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家鄉新變化》時,我就把學生分成衣組、食組、住組、行組,鼓勵學生從衣食住行等多個角度搜集家鄉發生變化的資料,調查家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家鄉新變化的思考,強化學生的體驗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教學內容要針對學生發展規律選取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有著較強的好勝心和表達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難題情境,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119”的警示》時,就可以進行消防演練引導學生掌握消防知識以及急救措施。通過引導學生扮演醫生、消防員等不同角色,掌握急救和滅火的實際操作方法,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做到安全記心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六)開展課外拓展活動
基于新課標要求,小學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又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學活動要做到生活性和時代性相融合,加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學《裝扮我們的教室》一課時,我就是在課上分組設計,課下讓學生完善設計,并動手裝扮我們的教室,做到課內所學與課外延伸有機結合。
結語
道德與法治教學離不開實際生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積極融入體驗性學習的方法,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帶來更加舒適的學習體驗。教師要積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內容和模式的調整,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哈淑英,于金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學習的實踐研究[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4):184-185.
[2]壽寒菡.真實體驗,架起生活與課堂的彩虹橋——小學《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的探究與應用[J].科學咨詢,2020(25):198.
[3]黃利平.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0(6):22.
[4]鄭 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5):126-127.
[5]孫曉琳.“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施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6):62-64.
作者簡介:張連奎(1971— ),男,山東惠民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