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雯
【摘要】不動產權是指經權利人向國家申請的,通過國家專職部門審批的不動產物權動是以登記事實,簡稱為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登記是物權法保護我國人民群眾個人財產與交易安全的至關重要的識別符號,它的存在證明了我國人民群眾的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當下各個國家使用的不動產登記方法重點放在對于地產、礦產、碼頭、島嶼等地理信息的記錄,尚未補充至大型船舶、飛機等貴重物品,因此,只有不斷明確不動產性質,發揮出不動產登記積極作用嗎,才能為我國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維護當下來之不易的社會繁榮與穩定。
【關鍵詞】法律補充;不動產登記;管理優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不動產登記是我國人民群眾經常使用的維護自身財產的有效手段。國外最早的不動產登記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日耳曼時期,日耳曼民族是在統治的核心區域的教會、寺廟會設立不動產登記處,以此來證明房屋或其他財產的所有權,使得當時執法部門能夠按照登記信息,明辨事物的歸屬權,進一步提高當時社會治理程度,而這種法治理念隨著歷史的長河流傳下來。而我國不動產法治意識誕生于唐代以后,將契約精神以筆錄形式,并由當地衙門進行檔案記錄,使其具有一定法律效益,到了近代不動產法律逐漸被加以完善。
1、我國不動產登記改革經過
我國真正的不動產登記出現于1922年北京司法部頒布的房產登記條例,建立了不動產登記政策,屆時又出臺了《土地法》,隨之我國政治體系與發展戰略的調整,我國在1950年又推出《中國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但是十年動亂將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1]。在第十三屆三中全會指導下,我國開始逐漸恢復、完善健不動產權登記法規,并逐漸完善《中國人民共和國城市地產管理法》。而關于不動產登記的當代概念,王利民先生曾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以及說明》一文中,對不動產登記進行過此類闡述,王利明先生稱“不動產登記是指根據不動產所有人,根據自身需求向國家指定部門申請對于自身財產的登記證明,該部門需要根據法律程序,對不動產設立、變更、轉讓進行詳細地記錄,該登記結果會產生一定的法律效益,并受我國法律保護、認可”,根據我國現行不動產登記法規來看,若想完成不動產登記,必須要滿足以下三點原則:其一,登記過程必須由登記人提起;其二,登記機構必須是國家認可機構,且擁有執行權與鑒別權。其三,不動產登記完成之前必須在公眾所能夠查詢到相關信息[2]。
2、我國不動產登記行為效力問題
2.1登記公示力
公示力是保障我國規律法規具有公正性、透明性的有效方法,也是證明不動產權最為有效的路徑,良好的公示效果能夠避免諸多法律糾紛問題,因此,地方不動產權登記機構,一定要重視公示路徑與公示效果。但是部分地方不動產權登記機構對于公示途徑并不關心,只將公示內容發表在當地新聞報紙上或以滾動播出的形式出現在當地電視臺欄目下方,全然不調查當地新聞媒體收視率,接收到公示內容人群少之又少,根本無法達到理想的公示效果,再加之融媒體時代的影響,傳統新聞公示方法已經處于落后的狀態,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根本需求[3]。
2.2登記形成力
不動產權登記形成力,又被稱之為物權變動根據有效力,其是指登記使其具有法律行為有效保護范圍,而這一點只針對法律行為發生物權變化而言,但是很多人民群眾對其并不是十分理解,常常導致亂用不動產權基本權利,對社會、家庭、個人造成消極影響,因此,當地不動產權登記機構必須重視為人民群眾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工作[4]。但是當下少有不動產權結構專門設計法律講解服務,只是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嚴重降低了不動產權登記機構對于人民群眾的服務質量。
3、我國不動產權登記改善方法
3.1提高公示效果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接受新聞與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廣播電視臺、新聞報紙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地方不動產權機構必須深刻的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傳統公示方式進行改革,保障不動產權登記結果能夠被更多人民群眾所熟知[5]。在改革過程中,不動產權機構管理人員需要考慮當下較為當下極為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與其合作根據當地用戶提供的手機定位信息查詢功能,讓人民群眾在使用平臺軟件時,能夠對附近不動產登記信息內容進行深度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不動產權公示的范疇,使更多人能夠對不動產權登記信息進行深入地了解。此外,當地不動產權登記機構還可以,租借當地流量較高的位置,作為不動產權登記信息公布廣告,以此來達到理想的公示效果[6]。
3.2提高內部服務
在我國經濟實力快速發展背景下,人民群眾財產規模與財產形式逐漸擴大,不動產權保護范圍與相關條例也隨之增加額,而我國不動產權主要保護對象則是我國民眾房地產,而各個地區房地產政策有著本質性的差異,這就導致各地區房地產不動產登記過程存在不同之處,因此,當地不動產登記機構需要重視相關條例的宣傳與講解服務,以此來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質量。地方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學習銀行大堂管理制度,讓工作人員輪番在等待區為人民群眾進行講解工作,將部分信息填寫工作移至線上,促使相關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并申請微信工作服務,讓人民群眾能夠通過掃碼完成對不動產登記信息進度的查詢,降低不動產登記機構工作壓力。同時,地方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與當地律師進行有償合作,讓當地律師可以為人民提供更加深化的法律講解,為其解決更多的財務糾紛問題。
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財產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保護人民不動產權即是我國政府機構應有的責任,也是促使地方社會繁榮穩定、經濟發展最為有效的辦法。而地方不動產結構若想完善不動產權登記制度,一定要在原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根據當地人民實際需求對工作內容進行改革,以迎合我國實際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偉旭.關于構建不動產登記檔案管理新模式的幾點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v.22;No.404(14):170-171.
[2]周建平.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的思考與實踐——以紹興市為例[J].浙江國土資源,2019,191(03):18-20.
[3]田怡靜,王天,陳鍇,等.對廣西不動產登記領域推進"一事通辦"改革的思考—以貴港市,玉林市為例[J].南方國土資源,2019,195(02):34-36.
[4]時逸,鄭曉紅."三大服務"惠民利企——浙江省平湖市不動產登記窗□的"定制式"服務[J].中國不動產,2019,000(006):P.52-53.
[5]姬從敏.不動產檔案外包業務的探索與思考——以石家莊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例[J].檔案天地,2020,No.317(09):64-65.
[6]趙春,黃安盛.電子簽章和證照在登記業務中的應用和思考——以福建省廈門市為例[J].中國不動產,2019,000(006):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