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設計規劃工作是建筑工程項目安全施工建設的基礎保障,在當代建筑設計與規劃過程中,設計師應結合城市環境與時代發展趨勢,促進建筑與城市形象的有機融合,減少建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破壞,全面優化建筑造型與風格,使建筑群體能充分融入城市體系。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50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群眾的需求也更加多元,需求變動周期縮短,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所面臨的信息更復雜更廣泛,這就需要建筑師以科學的方式進行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從而對設計客體形成全面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建筑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與信息挖掘、整合、分析能力,對設計對象信息展開有效搜集和分析,比如建筑形態標準、區域氣候條件、區域水文特征、項目所在地市場環境等,設計師需要從不同維度進行信息的挖掘、整理,利用有價值的信息進行設計,提供模型,進一步完成對客體背景概念的正確解讀。
1、建筑設計概念的表達
明確建筑設計概念之后,設計者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讓人們理解、認可建筑設計,需要設計者掌握建筑設計概念的表達方式,進行有效表達。設計者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從專業的角度考慮,保證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并且還需要處理現實問題,進行建筑設計的表達。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無法建成與設計概念無法表達是兩種情況,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直接關聯。并不是一切設計概念均會以物化的建筑表現出來,設計者能夠通過錄影、模型、圖紙、文字、照片等多種方式進行建筑設計的表達。就當代建筑設計而言,建筑工程實踐、雜志、手冊、書籍、展覽等,都可以成為建筑設計概念的呈現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設計服務的對象也向著多元化方向轉變。建筑不再單單是人們遮風避雨的場所,也不再單單是滿足審美需求的“模仿建筑”,更不單單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的“標志物”。建筑設計服務的對象越來越多,建筑需要承載大量的功能,如何實現這些功能,是很多設計者要關注的問題。在對建筑設計概念進行表達時,建筑模型應需而生,通過這一模型,在三維圖像中可以對若干建筑設計概念進行有效表達。
2、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模式
2.1建筑信息立體化表達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建筑師通常借助SU、3DsMax、Rhino等常見的建模軟件來實現一些復雜的建筑形體,但建筑的結構、材料、指標等信息在建筑模型中往往無法清楚地呈現。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伴隨而來的Revit建筑信息模型能夠很好地將建筑的幾何形圖與各個構件聯系起來,準確地完成建筑平、立、剖及建筑結構、材料及細部表達。此外,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不僅打破了傳統平面流線分析的方法,同時還通過對虛擬場景的渲染、漫游等手段創造性構筑出建筑立體行為流線,使建筑內外環境得到真實的呈現,從而使建筑得到更清楚的表達。
2.2運用BIM技術做好建筑施工模擬設計工作
BIM技術指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期間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對本次建設工程的全部信息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再利用信息資料與計算機程序進行建筑信息模型解釋,達到建設管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目的,使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各項資源得到科學合理利用,降低建設成本。發現施工期間存在的施工問題應及時進行解決,能夠有效提升工程項目的節能效果。BIM技術具有可視化、協調性、優化性、模擬性等特點,在現階段城市建筑工程設計工作中,可輔助設計人員依據準確數學模型直觀分析本次建設工程存在的設計問題,及時進行優化完善,可以對工程項目建筑工程質量進行提前評估分析。BIM技術可利用三維化模型指導建筑工程施工建設,及時發現工程中存在問題,并進行調整、處理,以降低施工風險,不斷提升城市建筑工程建設價值。
2.3建筑創新設計中的可拓性思維模式
首先是共軛思維。從邏輯學上來看,每個事物一般均由四個共軛部分組成,也就是正負、虛實、軟硬以及潛居四對共軛,同時上述這幾個部分還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轉換。共軛配對其實就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在一定的規則之下進行配對,一方隨著另一方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現象。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可以利用這四對共軛屬性,進而尋求建筑設計的創新思路和方法。設計者利用這種共軛模式的思維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質內容,從建筑整體上去把握建筑設計的優劣勢,進而化解其中的矛盾、解決相應的問題。其次是逆向思維方式。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強調突破傳統思維模式進行科學的轉化,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來對待和處理問題,從多角度入手做好事物的分析,最終更加高效處理和解決問題,這也是相關建筑設計中需要積極應用的思維方式。借助逆向思維模式,更具有多樣化的邏輯思考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向也是另辟蹊徑。從基本問題入手,緊抓問題的底層邏輯,反向將問題拆解為建筑的設計步驟,形成完整的設計流程。最后是菱形思維。菱形思維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先發散后收斂,通過對相應的問題進行發散和收斂從而進行有效的整合。一般來說這種發散和收斂的過程需要經過多次,出現的問題越復雜則需要發散和收斂的次數就越多,而且在其中可能會涉及分層次的問題。其中菱形思維中的發散思維其本質上就是一個事物經過可拓變的方式與可拓分析的基礎之上按照不同的途徑進行拓展,得到相應的大量信息來分析這一問題。而菱形思維中的收斂思維本質上就是共軛分析得到的資源信息,對其內容進行分析、整合,了解信息價值,對其真偽、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在得到大量分析結果之后找出最優部分進而達到篩選信息和拓寬思維的目的。利用這種菱形思維,可以不斷地將事物的優點進行挖掘,同時對其缺點加以改進補足,在建筑設計中運用菱形思維最終能夠促進建筑設計方案的不斷優化,促成最優方案。
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做好城市建筑設計規劃工作,須深度融合新理念,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設計精確的建筑模型、施工圖紙與施工方案,進一步實現建筑的功能多樣化與結構立體化。
參考文獻:
[1]孫文文.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3):59.
[2]晏曉波.分析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建筑設計的影響[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1):108-109,113.
作者簡介:
周琦(1976-),男,漢,河北,本科,工程師,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