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樂
摘 要:合作學習法是初中各科教學永遠無法繞開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法,因為它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和共同的任務。因此,更能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競爭意識,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承受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將合作學習法較好地應用在課前準備活動中、課上基本技能教學中與身體素質練習中以及臨近下課時的整理活動中的話,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66-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法正好是一種由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助性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僅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心理品質,而且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將合作學習法引入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對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堅持鍛煉的習慣、體育學習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養成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法之前,一定要先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讓自己成為體育課堂上的參與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在每一堂課或者每一個訓練環節,都要給學生布置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理分組,并且組內責任明確、分工具體、合作順暢。讓各個小組成員在自己的體育課上形成良性競爭和合作共贏的大好局面。大家都能夠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都能夠為了共同的任務去與其他小組競爭,都能夠在合作中學習新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都能夠在合作學習中鍛煉自己、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一、合作學習法在課前準備活動中的應用
體育教師都知道,在上體育課之前,是一定要進行課前準備活動的。課前準備活動即學生上體育課、活動課、勞動課等可能會運動的課以及比賽、訓練之前,進行的運動前的熱身活動。課前準備活動能夠很好地調整學生的身體運動狀態并預防運動創傷,因此,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不僅要做,而且還要詳細、認真地做。尤其是在有比賽和高強度的體育訓練課前,充分而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能夠讓學生消除緊張狀態,讓身體各個器官快速進入準備運動狀態,讓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的運動中更好地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體育教師在引入合作學習法的時候,一定要有創新意識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能過于死板教條,刻意去強調學生的分組合理性和配合默契度。教師可以在每一學期上課之前,就將小組分好,也可以在每一節體育課上課之前,臨時分組,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育成績和體育運動水平來分組,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生的合作小組人數也可以靈活一些,2人或者3人、4人都行。教師在確定好合作小組之后,便要明確任務目標,告訴學生,課前準備活動的任務目標是:通過一些具體的體育運動來進行熱身和進入最佳運動狀態。學生領到任務之后,可以在教師的組織下,集體進行準備活動,也可以分小組進行合作準備。在體育課上經常被采用的準備活動包括:慢跑熱身運動、原地關節運動(踝關節繞環、膝繞環、腰繞環、蹲壓等)、上肢肌肉韌帶的伸拉(擴胸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振臂運動等)、下肢肌肉韌帶的伸拉(正壓腿、腹背壓腿、側壓腿、腹背后伸等)。在明確準備活動的任務之后,教師最好是讓各小組分開進行準備活動,這能讓學生更積極,運動更到位。小組成員可以一起或面對面做準備運動,這樣做不僅能夠參照對方的動作,還可以提醒對方某些動作是錯誤的。比如,慢跑時對“慢”的把握,肌肉韌帶伸拉運動時,各種動作的到位程度,能不能跟上組員的節奏等,小組成員間都可以相互學習、提醒。
二、合作學習法在基本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對一些體育基本技能的講解與動作示范。但教師無論多么認真詳細地講解與努力地示范,也肯定會有一部分身體協調性較差、運能能力不高的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聽懂和掌握。這個時候,合作學習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體育天賦和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去幫助、帶動組內其他成員,甚至是為組內其他成員進行體育知識講解和動作示范。讓他們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帶動下,逐漸學懂本節課的體育知識和掌握相關的體育動作要領,最后做出標準的體育動作。我們以七年級的排球教學為例,排球的基本技能包括移動、正面雙手墊球、正面雙手頭上傳球、側面下手發球等。要想讓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內,記住這些排球的基本技術要領和掌握這些基本技術并不容易。在教師講解和示范結束后,能馬上記住并掌握的學生寥寥無幾。因此,體育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法的作用。讓學生提前接到任務:掌握排球基本技術。然后提前預習,最好是將某些動作要領提前識記下來,到課堂上聽教師講后,直接去練習就行了。比如“正面雙手墊球”這一基本技能,接發球和防守都會用到,在合作練習這一技術時,可以由小組長來觀察指揮或帶頭示范,引導組員分別按步驟進行練習。組長可以提示“雙臂伸直、兩臂夾緊、手腕下壓”等關鍵步驟,也可以上前糾正個別組員的動作,甚至親自示范“蹬地跟腰、提肩抬臂、重心前移”等標準動作。讓組員們在相互觀察、糾正、練習中找出問題,改正提高。當某個組員墊出的球歪了或者飛到其他地方了,其他組員也可以立刻起來幫助其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墊球時兩臂高低不平或者手臂沒有夾緊導致的。有的小組為了快速記住墊球步驟,還特意合作探究出了“伸、夾、提、壓、送”墊球五字訣,我發現這個墊球步驟總結得很到位,這都是合作學習法所帶來的收獲。
三、合作學習法在身體素質練習中的應用
身體素質主要指人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機能。身體素質的好壞,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以及體育運動等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通過一些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初中體育課的主要任務之一。體育教師一般都會在自己的體育課上,要求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身體素質練習,如50米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1000米(男)、800米(女)、4×10米往返跑等。但合作學習法的引入,會讓身體素質練習變得更加簡單。體育教師可以給各小組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從身體素質的測試指標出發,去逐項練習,然后測試或比賽,達標人數多的小組獲勝。這樣一來,就會極大地調動各小組學生對身體素質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或者榮譽,而更加刻苦努力訓練。就拿筆者所帶的七年級(3)班來說,有一次體育課上我要求學生通過“俯臥撐”來練習上肢和肩帶肌群力量。我告訴學生,下課前身體素質測試的時候,每個小組平均每人做20個俯臥撐就算達標。然后各小組很快就進入了訓練狀態,根本不用我去監督。組長也立刻就對訓練做出了安排并隨時對每一個組員的表現進行了詳細觀察和記錄。當組長發現有的組員能做20個左右,有的組員只能做10個左右,而要想讓小組平均水平達標,就得讓弱者變強,強者更強。于是,組長帶頭在做20個俯臥撐的基礎上,再努力多做一到兩個,而做10個左右俯臥撐的組員,則成了訓練的重點對象,大家都想幫助他進步,有糾正俯臥撐動作的,有記錄訓練時間和個數的,有喊“足跟并攏、收臀緊腹”的,還有專門找問題和提高技巧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中,各個小組最后都達標了。合作學習法所營造出的身體素質練習氛圍,是平常難以見到的。